大数据让一切都有“痕迹”,不诚信将处处受限制

2016-09-26 17:09 来源:贵州都市报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5月26日,运用大数据加快推动社会诚信建设路演在贵阳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久的将来,我国公民将赋予一人一诚信代码,记录诚信点滴,不讲诚信将受限制。

现场

  大数据让一切都有“痕迹”

  潘启铜告诉记者,社会诚信包括个人、企业、政府三个主体,而个人社会诚信相对敏感,一不小心就涉及隐私。

  潘启铜举例,大数据就像一张网,只要一张身份证、一张银行卡,再加上本人授权,就能查到本人的银行征信、本人的真实身份、毕业于什么学校,曾经谁是班主任,有没有违法记录、以及个人不动产和消费情况等,并可根据很多综合指标,推断此人身价几何。

  不仅如此,还能查阅到本人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的个人行为,包括消费情况、个人偏好,甚至曾逛过某家征婚网等。

  “个人、企业、政府机关的一切行为,都在大数据中留有‘痕迹’”。潘启铜说,这就提醒我们,每时每刻都要讲诚信!

  潘启铜说,推动诚信建设,是方方面面的。譬如保险机构可以利用公路上的大数据,根据汽车车主或者驾驶员的诚信情况,来确定每年缴纳保费。守信的、没违法记录的,减少或者免缴保费,而不守信或者经常违法的,加重保费的收取等。

  人人都有诚信代码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行业信用建设和推进中心常务副主任林竹盛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家已经下定决心,加大对信用体系的建设和管理。计划利用三到五年时间,不断建设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将来每人像身份证号一样,每个人、每家企业都有一个信用代码,建立诚信档案,这个信用代码终身唯一,考察、调动录取就通过信用代码来实现。”

  林竹盛举例,现在在北京,提拔干部都要考察个人诚信情况;在上海,只要坐地铁一次逃票,就终身不能当老师,“连老师本人都不诚信,怎么教好学生。”

  林竹盛说,现在,虽然诚信记录较多的是银行的征信,交警的交通违法等,但这些都不全面,甚至显得有些单一。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后,连拖欠水电费、交通往宿等方面都有记录。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