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分贝:用大数据精准扶贫

2016-09-08 13:0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这些80后90后年轻人为主的团队,他们的思路是开阔的,项目设计从一开始就更有着显著的互联网基因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在具备满满社会情怀的同时,还有理性和冷静的商业头脑,更有创新的模式和清晰规划,很快就搞出动静做出成绩,能吸引一批批的支持者前来寻求合作、投资等等,得到行业和社会的好评、支持。

缘起:为改变家乡的贫困

  “贫”字上下拆开,就是“分贝”二字,这正是声音的单位,零分贝是人耳朵能听到的最小声音,象征着安静、和谐。于是,一班来自各个领域年轻人,借用这个意向,发起来一个叫“零分贝”的项目,寓意“零贫”,表达了他们“致力于解决扶贫问题,最终达到零贫困”的情怀和愿景。

  零分贝进入公众的视野,很大程度上和公号“奴隶社会”上一篇文章有着很大的关系。作者易景平原来是巨头互联网公司的工程师,现在是零分贝的发起者之一,他以典型了理工男的文笔,用了朴实的表述把他们的情怀和想法一股脑倾倒了出来,让人们很快理解了他们的想法,也看到了他们的努力。

  和易景平类似,这个项目的发起人王立,也是舍弃高薪工作从互联网金融这个目前风口行业出来89年青年人,机缘巧合下,带着兄弟们开始了一段苦逼的公益价值的创业旅程。

  一些媒体报道也都讲述过,他发起这个项目的初心,是源于2016年清明节假期,王立回老家扫墓,看到了家乡的贫困与乡亲们面临的困境,都在刺激着他。王立老家镇雄县属云南省昭通市,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属乌蒙山区,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160万人口,其中有8万多户,近30万贫困人口。是全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云南扶贫系统有一句话“云南脱贫看昭通,昭通脱贫看镇雄”。

  除了乡亲的困境寻求帮助无门,王立还见了一些在当地做公务员的亲戚朋友,发现他们也因为信息、资源、以及渠道的不对等,导致了无法准确地帮助到他们“挂包帮”急需帮助的贫困户,贫困户和帮扶干部找不到能帮助自己的公益项目。但学习和工作一直在北京的王立也了解到,很多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往往也很难精准地找到需要帮扶的受助人,既是找到既匹配又真实可靠的受助人,也会花费不低的成本。

  就是这样的一个信息瓶颈困境,让王立找到自己可以为之发挥自己作用的好机会,借助自己的资源优势和技术背景,搭建一个平台,打通这个信息瓶颈,一方面帮助公益机构找到需要真正帮助的人,一方面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公益机构或社会资源的帮助。这样一个平台,既响应国家“大扶贫”和“精准扶贫”的战略,又能切切实实的帮助到贫困户和地方干部,同时还能帮助公益机构增加效率,降低成本。

  有了这个创意,就需要行动起来。很快,王立就与家乡的县领导见面,谈起了这个想法,想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手段来为家乡的扶贫事业做一个平台。这对于面临着巨大脱贫攻坚的基层政府官员来说,这同样也是指出了他们的痛点,对于他们来说,可以极大地降低他们的各种成本,所以何乐而不为呢?达成共识之后,王立回到了北京,开始组建团队,寻找合伙人,把自己的想起,从点子变成现实。他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几个伙伴的认同,于是大家就决定开始合伙投入其中,开始创业了。

  于是,一个三人合伙团队就此组建。而这三人从他们职业履历来看,其实都是很闪亮但却爱折腾的主,王立曾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涉及电子银行、个人金融、征信及私人银行业务,后辞职创立波纹积分;易景平为技术负责人,原为阿里工程师,熟悉大流量和分布式系统开发,曾就职于今日头条,也参与过Sun公司的项目;纪钧升负责产品/运营负责,他创立过爱团购,联合创办的“画皮皮”曾获徐小平天使投资,后成为亿玛在线项目总监。

模式:贫困人口数据与公益组织精准对接

  拉起来团队后,他们开始了第一步的环节,做市场调研和需求评估,先找了民政部门、扶贫领域的社会组织等做调查,同时也希望可以得到这些单位和组织的支持。调查的结果是大家都认同此事是有价值的,也是可行的。

  于是零分贝就正式进行了平台搭建的过程,建立起贫困户“需求”数据库和社会扶贫“供给”数据库,并将二者关联、对接。这个过程,将是无数的荆棘需要拔除,无数的坑需要填平。

  首先,自从政府推行“精准扶贫”战略之后,有关部门做了大量摸底和收集信息工作,对贫困户建档立卡。但是建档立卡的信息还是不是太深入地收集到贫困户的信息及其贫困背后的根源等,建档立卡系统中录入的贫困原因都是固定选项,而且种类只有12种。于是,为了满足精准匹配的需求,零分贝必须自己去收集更详细的贫困信息,进行了大量的指标细化的工作。在上面12类的基础上,通过对公益项目信息分词,归类,统计,得出常见的子类。他们在填写贫困户信息的页面增加了一个贫困原因收集模块,要求公务员提交贫困户信息的时候填写详细的致贫原因。现在,零分贝的数据库的致贫原因一级大类有8种,二级小类则有100余种。如果有该子类的贫困户,直接就可以和项目匹配上。

  还有就是基层数据统计的格式等都不进相同,最初还是手工填写再由县里录入员统一录入,数据更新不是实时的。为了保证项目进度,零分贝加班处理数据10几万条,才把所有的数据规整,并重新写脚本提取,与建档立卡数据拟合出一个准确的贫困户与帮扶干部的对应关系来,并使得其误差率小于1%。

  第三,解决了贫困户数据问题之后,就是要建立社会扶贫“供给”数据库,

  收集互联网公开及有合作的社会扶贫公益项目、爱心人士、做公益的企业的帮扶数据。数据库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网络爬虫,另一部分则是零分贝和扶贫机构的双向人工联系。零分贝以各级民政部门的网站公示信息、基金会中心网等作为标准,爬了4900多家的基金会数据和6万多个公益项目数据,然后清洗数据,分类备用。

  最后一步就是让两个数据库尽可能多的精准的对接。零分贝根据致贫原因,给贫困户打上了标签并分类,对基金会也根据项目类型打上标签,然后根据标签的对应关系将贫困户和基金会关联起来,给地方干部实时推荐和推送匹配的基金会和项目。在对接模式上,也比较丰富:包括单户对接、众筹;相同致贫原因贫困户打包对接、众筹;针对大型基金会,企业的公益诉求“定制”受助贫困户对接等。

未来规划:可持续商业模式平台

  作为公益界的外来者,他们发起零分贝,虽然初心和情怀都是为了帮助贫困人口解决贫困问题,但他们所采取的手法和运作的规划,并不是常规的公益模式,而是希望通过自身的优势,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可以实现更健康可以持续的商业模式。正是这一点,让人们看到零分贝有别于一般公益组织的,将社会创新与社会企业相结合。

  在新搬迁的国贸soho办公室里,王立和纪钧升对记者详细地讲述了他们构想中的平台模式与未来潜力。

  王立告诉记者,在最基础的层面,零分贝会对贫困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建模、分析和可视化,形成贫困数据分析报告,为政府、公益组织及企业设立扶贫项目时提供数据支持和建议,让扶贫更精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这样政府可以购买这方面的服务,同时公益组织也可以更低成本地获取需要数据。

  在这个基础上,在数据比较完备的情况下,零分贝还可以为政府和社会扶贫组织提供优质可靠的分析报告,然后在打通整个扶贫链条,比如在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农林牧副技术培训、外出务工培训等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平台在其中也可以收获到商业回报。

  他举例说,一些有特定业务的企业如养猪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和拓展业务,会将养猪业务外包给有养殖经验的贫困户。由政府出钱向养猪企业购买猪仔,如果贫困户能将猪养到达到企业标准,养猪企业再回收这些猪。而且,由于养殖业的风险很大(发生猪瘟等),会导致猪在回收前死亡,贫困户需要给这些猪购买保险,保费会得到政府补贴。

  王立也告诉记者,农村现在一个机会众多的热土,BAT、万达、恒大等等商业巨头都是把目光聚焦到了农村。如今,低价的智能手机,已经走入农村千家万户,加上信息通讯基础设施的完善,下一步农村将成为最大最活跃的互联网+空间。也将是零分贝的巨大机会。掌握着最丰富最全面的农村贫困人口的零分贝,相当于把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群体的信息成为独家的资源,再加上公务员、扶贫机构、甚至政府的资源和数据,在如今信息社会,这种一手完善的资料是不可估值的财富,未来BAT甚至都可能需要找上门来寻求合作。因此王立才可以自信地说,如果我国五年脱贫计划实现,不再有贫困人口,也不再需要进行扶贫对接,零分贝依然可以找到很好的商业模式。

  用技术创新改变社会

  事实上,零分贝对于社会来说,最大价值是在政府扶贫和社会组织帮扶的旧有体系中,用技术的办法,把复杂的问题进行了精确的量化、数据化,快速精准地提升了政府与公益组织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时间、资金等各个成本。

  近些年来,随着媒体、金融、IT等各界人士对于公益事业的热衷,带来了各行各业的不同模式与思维,跨界而来,对公益行业的发展带来重要的提升。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推动,比“奇点公益”、“灵析系统”等,都致力于用互联网技术改变原有的公益形态,推动社会的进步。前者目标是快速查询用户所需要的公益组织信息,致力于建设人人可参与创建和编辑的公益数据共享社区,用新的信息管理方式和公益信息人才培训提升公益效率和透明度;后者一款让公益行业可以更方便实用的联系人管理系统,提升沟通效率,目前在筹款、传播、数据分析等方面,给公益组织带来巨大等辅助作用。

  更重要的是,这些80后90后年轻人为主的团队,他们的思路是开阔的,有别于传统的公益模式,一开始就四处求人筹款、寻找资助,然后几年过去了,依然不死不活,成为公益界有一个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项目。他们的项目设计从一开始就更有着显著的互联网基因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在具备满满社会情怀的同时,还有理性和冷静的商业头脑,更有创新的模式和清晰规划,很快就搞出动静做出成绩,能吸引一批批的支持者前来寻求合作、投资等等,得到行业和社会的好评、支持。正是这样的一群群年轻人,用各自的特长和优秀,以情怀和技能,在推动着中国公益的升级,推动者中国社会创新的发展。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