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巨浪来袭,有利还是有弊?

2016-05-10 13:05 来源:科技新报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大数据俨然已经成为今日的显学,透过资料的分析和解读让人们在行销、交通和环境等各个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享受大数据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各种隐忧也渐渐的浮现,而隐私权议题更是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大数据面面观

  大数据也称作巨量资料,搜集大量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改善组织的效能甚至可以提出新的商业模式。其实资料分析在过去就已经受到相当的重视,而时代的演进则让大数据的概念日渐成熟。在网络技术的成熟、数码设备的普及和资料量的大幅增长之下,大数据成了能够挖掘出金矿的重要存在。

  在大数据风潮席卷全世界的同时,无论在公部门和私部门都出现了相关的负面影响。大数据是一项有力的工具,但如果被不当使用就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在私部门方面,如果不重视商业伦理,大数据则会严重侵犯人民的隐私;在公部门方面,大数据带来的是政府监控的阴影。

  以美国零售商 Target 为例,该公司透过分析顾客的购买资讯,推断出怀孕的客群,再针对这些顾客投放相对的广告。虽然 Target 相当精准的针对特定群体进行销售,但也侵犯了顾客的隐私。在这个处处留下资料的年代,公司往往能掌握一般民众难以想像的庞大资讯,进而拼凑出人们平常生活的样貌。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业伦理的重要性不言可喻,透过建立一套相关的规范,才能遏止隐私权的侵犯。企业也必须在内部就进行把关,才能维护好与顾客的关系。

大数据的黑暗面:政府与监控

  而近来政府也跟上这波大数据的潮流,以开放资料或分析公众资料的方式投入,其中包括警政、劳动和交通等相关部会。例如今年三月中旬,新北市警察局找来了刑事警察局教官对局内进行“公开来源情资技术”讲习,强化警方从公开资讯中获取特定情报的能力。

  政府手中的大数据就不只是侵犯隐私权的问题,而是更为深层的恐惧。对于极权政府监控社会的恐惧,自纳粹出现以来就不曾远离,英国作家乔治欧威尔(George Orwell)的小说《一九八四》更提醒着人们当政府监控社会时的恐怖。在科技还不算发达的二十世纪中期,极权政府就能深深的掌控社会,而在拥有了大数据工具之后,监控的强度更是难以想像。

  也因为这样,每当出现政府利用大数据干预社会的倾向时,专家和媒体总会绷紧神经。2016 年三月总统当选人蔡英文参访了大猩猩科技公司,并予以公开表扬,引起来各方的关注。大猩猩科技的主要业务为各种监控系统,而且在政府标案方面以警政单位的标案为主。据统计自 2000 年以来,大猩猩科技从警政署行政局获得的标案就高达 13 亿 8 千万,占所有政府得标案的 86%。除此之外,CEO寇世斌的背景具有军方色彩,自身曾担任海军上校。因此当总统当选人选择参访大猩猩科技时,立刻引发人权团体对于新政府有监控社会意图的疑虑。

  虽然有众多的问题和疑虑,但就如同当初电力,网络和火车等各种新科技发明时也受到人们的质疑一般,新技术必然有其适应阵痛期。在这个网络时代中,大数据的浪潮难以倒退,但如何将让数据的运用对社会有益将是未来人类的一大课题。透过公民力量对政府的约束以及建立相关的商业规范,才能让大数据成为人类社会的臂助,而非独裁者的工具。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