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进大数据、“互联网+”与养老事业结合发展

2016-03-02 09:03 来源:乐享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2016年2月26日,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向媒体介绍北京市养老事业的发展情时表示,北京正在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照料中心将会成为北京养老事业的新模式。

  李红兵介绍,北京共有300多万名老人,并且呈现增长速度快的特点。目前,北京市政府积极推广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养老照料中心的模式将打破传统养老院仅服务本院老人的模式,同时还会兼顾周边小区几千名老年人的服务工作。

  自去年5月实施《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以来,北京从助餐、家政和照料、配送、文化服务、困难老人关爱、老年人社会优待服务等方面大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

  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有机结合,在照顾好实体养老院里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同时,为更大的虚拟养老院---社区和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日托、老年饭桌、上门照料服务、护理指导、读报、送餐、帮助洗澡等长期稳定的专业照护服务。

  养老助残卡服务所有在京老人

  李红兵透露,预计2017年底在京的每一位60岁以上老年人将会人手一张北京通-养老助残卡。这张银行卡大小的卡片上印有老人的照片与姓名,看似与身份证相似,但又结合银行卡与折扣卡的功能,让每位老年人便利地享受社会福利。目前北京80岁以上老年人已使用此卡一年。

  养老助残卡的服务范围并不仅限于京籍老人,还包括港人在内的所有非京籍和外籍的、在京常住半年以上的60岁以上老年人。

  精准化数据管理养老服务

  大数据、“互联网+”也在与养老事业结合。除推进养老助残卡的发行,北京市在去年建成了养老助残卡数据管理中心,实现了对市内各项养老服务工作的“可视化”。

  北京市社区服务协会副会长白强向记者展示北京市96156小帮手养老(助残)服务平台。平台中实时更新着持卡人数,通过了解卡片的使用情况,可以获知老年人的人口密度、消费习惯等信息,在完善人口数据库的同时,还实现对养老服务商的社会化管理。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