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化让航海成为一种享受

2015-11-26 09:11 来源:天津北方网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日前,记者在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建设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化综合航海保障体系,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的重点工程。

  实现厘米级高精度定位 海上精细作业不再难

  2015年初,一个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正式开始建设,先期建设的渤海湾及烟大航路区域中,包含了10个GPS/GLONASS系统/北斗连续运行参考站、一个海区数据处理服务中心和一个全国沿海数据监测中心,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实现在渤海湾及烟大航路沿海区域内,进行实时厘米级定位服务。

  "在这之前,我们的定位都只能精确到米,但是像码头升降、船舶靠泊、海底管道铺设和海上钻井平台建设这些工程在作业时,精度要求就比较高,精确到米级的定位就容易产生比较大的误差。"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副主任柴进柱说,"通过整合运行参考站和监测中心记录的数据,在数据处理服务中心的技术支持下,如果能实现厘米级的定位服务,我们就能打破国外一些导航系统的技术垄断,为一些精度要求比较高的工程提供自己的定位服务。"

  柴进柱说的这套精确到厘米的导航定位系统,就是我国正在有序推进的北斗精密定位服务系统。"预计到2016年底,就能正式向用户提供服务。"柴进柱说,"这套系统正式应用后,不仅能提升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的服务质量,增加服务容量,还能进一步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航海保障领域中应用。"

  互联网+海事监测 海上服务更"靠谱"

  在信息传播如此迅速的互联网时代,网络和海事监测工作融合,还能"发酵"出什么新鲜的事物呢?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在天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际海事监测中心,这是一个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综合航海保障体系,能够加强对信息数据的感知、传输和管理,对外也能提供一站式综合航海保障信息服务。"北海航海保障中心海事测绘处副处长黄永军是这样回答的,"今年,我们进行了技术论证、制定了海事监测中心的建设方案和运行机制,基本完成了前期筹备工作,为下一步正式开展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永军告诉北方网新媒体记者,2012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正式公开为民用航海提供服务以来,北斗海事应用国际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4年,国际海事组织(IMO)正式认可我国的BDS,并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纳入了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成为继美国GPS和俄罗斯GLONASS之后向国际海事界提供导航服务的第三个卫星导航系统。

  "而按照国际海事组织的要求,中国海事局作为代表全球北斗海事用户的政府主管机关,需要履行开展北斗系统海事监测工作的义务。"黄永军说,监测中心建成后,中国政府将依照承诺,对系统的精度、运行状态、空间信号质量、服务性能等进行监测评估,"北斗用35个对地静止和非静止轨道的卫星的数据提供覆盖全球的信号,在定位的精度和速度上都能确保全球的海上用户能获得高可靠度的北斗卫星导航服务。"

  海上通信水平增强 出海再远也能"任性"打电话

  出海太远跟陆地联系不方便?商船敏感信息怕窃听?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自主研发的通信系统,让你的这些烦恼统统轻松解决。

  "为了提升水上通信的数字化水平,我们引入了虚拟海岸电台、软件无线电、物联网、网络语音传输等新技术,还自主研发数字海岸电台通信信息系统,能实现对不同通信业务和各型通信设备的集中统一管理。"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通信信息处副处长赵凤龙说,"通信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也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海岸电台自主研发的空白。"

  "目前,我国的16家海岸电台,无线电通信系统全是国外的产品,日本、挪威掌握着无线电设备后台的核心交换技术。但是对我们来说,如果长期使用国外的技术,肯定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赵凤龙说,"不仅在我们对系统本身的运行维护、升级、开放使用中产生种种限制,也很有可能泄露商船敏感信息,给商船造成损失。更严重的是,很有可能给我国反恐工作造成安全隐患,危害国家安全,所以研发自己的海岸电台,是大势所趋。现在,这套通信系统已经基本完成了研发,我们准备在'十三五'期间陆续推广使用。"

  而利用异构通信技术,我国还将开展海上商渔船通信互通系统研究。"我们北海航保中心现在还完成了北斗综合播发平台的初步研发,这个平台不但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开展安全信息播发,还可通过信息转发实现海上商船与渔船间的直接通信。"赵凤龙告诉北方网新媒体记者,"这打破了海事部门、商船与渔船间长期存在的通信壁垒,能极大地增强在海上交通组织、船舶避碰、遇险报警、搜救指挥等领域的通信保障能力,目前已经投入试运行。"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