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家大数据公司相继被查 源起套路贷与暴力催收

2019-10-23 17:42 来源: 投中网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近期,大数据行业,再次陷入风声鹤唳当中。

  从公开信息来看,9月初截至当前,仅仅半个月时间,已经有6家公司先后被爆出负责人被带走调查或公司已暂停、调整业务等消息。

  这是继2017年,15家大数据公司被查之后,数据行业的再次震荡。

  只是,这一轮突击检查之后,违规进行爬虫的大数据公司真的能被清理吗?

  被抓的大数据公司

  “源头是套路贷、暴力催收,数据公司给他们输出爬虫运营商等涉嫌侵犯用户信息。”某大数据公司员工张飞对投中网透露,这是最近一波大数据公司被查的主要原因。

  监管的突然来袭,并非没有征兆,而是早就有所提示。

  另一位业内人士李林告诉投中网,今年315晚会之后,监管部门早就提醒过高利贷公司,但他们没收手。如今的严查,只不过是以往的延续。

  李林还对投中网透露,早在这些大数据公司被查之前,很多猎头也被抓了,原因是这些猎头手上掌握了太多个人信息。

  在近期被抓捕的这一批大数据公司中,最早爆出被抓的是杭州的魔蝎科技。

  9月6日下午,魔蝎科技一位核心高管被警方带走的消息,刷爆互金圈。与魔蝎科技合作的放贷机构称,魔蝎科技的数据未按时传达至合作平台,服务突然被中止。紧接着,该平台的官网无法打开,截至投中网发稿为止,魔蝎科技的官网仍未恢复正常。

  针对魔蝎科技被调查,网友TonyStark爆料称,共计抓获涉案人员120余名,冻结资金2300余万元,勘验固定服务器1000余台,扣押电脑100多台,手机200余部。

  今日,据知情人士向投中网透露,目前,魔蝎科技办公地点所在的楼层其电梯已经无法直达,魔蝎科技的大门也被杭州西湖区公安局分局蒋村派出所贴上了封条。

  (图片拍摄:投中网)

  “魔蝎就是爬虫在行业里出名,爬各种数据。”张飞如此评价已被调查的魔蝎科技,在他看来,魔蝎被查与爬虫服务有关。“爬虫只是工具看用的人”张飞补充道。

  无独有偶,就在魔蝎科技事发当天,多方消息称,新颜科技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黄向前也被警方要求协助调查。而早在9月1日,新颜科技就已通知所有商户:对于无法提供网络小贷合作协议的商户,新颜科技将在9月2日晚上21时关闭所有接口,不再向其提供服务。

  关于协助调查,新颜科技的官方口径是:与其合作的一家持牌网贷平台涉及暴力催收问题,新颜科技本身的业务并未受影响。

  5天之后,即9月11日,网上流传出一则视频,视频内容显示杭州市华星时代广场的公信宝大门被贴上了“古荡派出所封”字样的封条,公司员工被全部带走。

  紧接着9月12日上午,天翼征信总经理、副经理以下及市场人员,共计十余人被警察带走。

  随后,又有消息传出,头部大数据风控平台同盾科技其爬虫部门已被解散,员工集体待岗。消息还称同盾科技实控人兼CEO蒋韬已出国避风头。但同盾方面对此否认,并发布公开声明辟谣。

  “最近数据公司查得很严”,张飞感慨。如今,张飞所在的大数据公司也已经暂停营业。

  大数据公司被查黑历史

  事实上,这已不是大数据行业遭遇的第一次震荡。

  早在2017年5月,监管部门就已对大数据公司动手。据“一本财经”报道,彼时,已有15家大数据公司被列入调查名单,这其中不乏估值超过几十亿的大公司。随后,这一名单增加至30多家公司。

  在当时,知名大数据公司—“数据堂”数据业务线上多人被警方调查。

  在之前一轮的监管中,数据亦是监察焦点。

  当年6月,正值《网络安全法》落地,与数据相关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点:

  1、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2、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

  3、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4、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彼时,《网络安全法》的出台,监管对相关公司的约谈,在一段时间内对大数据公司起到了威慑作用。但随后,监管力度稍稍趋缓,这些数据公司又开始活跃起来了。

  那么,屡遭监管“重视”的大数据行业到底有何魅力,值得诸多玩家们“顶风作案”呢?

  诱人的利润、千亿级别的规模

  据《棱镜》获得的一份头部数据公司报价单显示,仅信息核验服务就被细分为43个项目,包括实名验证、银行卡“三要素”核验、对用户消费偏好、经济能力方面的预测等等,不一而足。单次查询的价格从每项2毛钱到10块钱不等,如果包年的话另有折扣。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李林对投中网称,目前他所在平台接入的数据大多为5毛钱一条,但能拿到这么便宜的价格是因为其领导跟数据公司负责人的关系较好。

  也就是说,甲方每查询一次数据,就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数据提供方的吸金能力,可见一斑。

  “我们在前年就已经实现盈利。”某头部数据公司高管王岳曾在接受投中网采访时称,公司在成立2年后便已开始盈利,目前该公司主要服务于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以及一些头部银行。

  “这两年,这个市场的增速很快。”王岳坦言,但即便如此,王岳仍不满足当下的利润。

  “肯定不满意,越高越好,”王岳对投中网直言。

  另据“新流财经”此前报道,以同盾科技为例,该公司在2016年-2018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066万元、2.61亿元、5.42亿元,呈几何级数增长。

  盈利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大数据市场的规模及资本的青睐,或也是诸多玩家选择大数据行业的原因。

  据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联合赛迪顾问共同编制的《2019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2019年中国大数据整体规模达到5386.2亿元,预计2020年达到6605.8亿元。

  而在融资方面,根据亿欧智库2018年11月发布的《2018中国智能风控研究报告》显示,截至彼时,金融风控企业已经达到573家,其中有192家企业获得投资,投资金额超过1000亿元,其中3成企业获得三次及以上的投资。

  不可否认,机构对于大数据的利用带给了用户的一定的便利,但同时不合规的利用却也导致用户的信息被泄露或公开。因此,如何在合法范围内,挖掘和使用用户的数据信息,无疑是当下各个数据机构亟需找到的平衡点。

标签:

责任编辑:bozhihua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