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 努力打造AI城市品牌

2019-04-24 11:00 来源:阳泉日报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2019年4月19日,阳泉市大数据应用局在市科技大厦正式挂牌。同一天,新华社以《从“煤城”到“智慧城市”》为题,对我市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报道。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的新一代智慧城市,正成为阳泉新“名片”,在全市上下引起强烈反响。

  我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大“数据圈”,坐在了大数据“金山”上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2016年,美国《金融时报》一篇文章写道,数据是新的石油,是后工业经济体的潜在驱动力。瑞士《新苏黎世报》刊文称,如果说数据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石油”,中国无疑是拥有极其丰富资源的国家,可以说坐在了大数据的“金山”上。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定义,每年被创建、采集或是复制的数据集合就是“数据圈”。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2019年2月21日IDC发布的《数字化世界—从边缘到核心》和《IDC:2025年中国将拥有全球最大的数据圈》两份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产生了大约7.6ZB(ZB,1ZB约为1万亿GB)的数据,而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至48.6ZB。而美国2018年产生的数据为6.9ZB,2025年预计将达到30.6ZB。报告预计,中国的“数据圈”从2018年至2025年将以30%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领先全球,比全球高出3%,占全球27.8%,成为最大“数据圈”。

  由于庞大的人口和网络生态系统,我国“数据圈”以14倍的速度扩张,数据量远远超过美国,有效合理地挖掘数据价值将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助力。正如《金融时报》文章所述,掌握数据最多的国家最有可能研究出革命性的技术,从而获得本世纪的经济主导地位。以可能重构全球经济的革命性技术——人工智能为例,其本质是一项集中化的技术,而要改进人工智能算法,就必须向其“投喂”巨量数据。截至目前,只有像谷歌、腾讯、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等技术巨头才拥有足够的数据来开发过硬的人工智能算法。新加坡《联合早报》也曾报道称,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和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移动支付、人像识别等数字技术的普及,中国正在形成庞大的大数据“金库”,并将借此优势实现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17年底发布的报告,中国目前已拥有全球最活跃的数字化投资和创业生态系统。

  201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杨小伟透露,到2018年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万亿元,约占GDP的三分之一。“网络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推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2018年,我国4G用户总数达到11.7亿户,全年净增1.69亿户,中央和国家机关62个部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接入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由“挖煤”向“挖数据”转变,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找到新支点

  大数据是具有体量大、结构多样、时效强等特征的数据。处理大数据需采用新型计算架构和智能算法,即“云计算”。作为亚洲最大的数据中心之一——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所在地,2017年9月,国务院发布42号文件明确指出,支持山西(阳泉)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试点建设。把阳泉作为国家大数据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的一个节点来布局,这既是中央和国务院交给阳泉的一项重大改革创新任务,也是对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具体支持政策,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指出了具体路径,提供了重大政策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建设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之一,把实施大数据战略作为我市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举措,作为破解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创新发展难题的主要手段,作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民生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力争通过建设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把阳泉打造成大数据产业的集聚高地,带动相关技术、产业、资金、人才等在我市的快速发展,加快构建较为完善的大数据产业链,推动我市转型发展,进而为全省转型发展作出贡献。

  4月16日至18日,市委书记关建勋率团赴天津市考察招商,专门就智能装备制造、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相关企业对接交流、洽谈合作,为转型发展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市长雷健坤在阳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在自动驾驶、智慧安防、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旅游、AI城市展示平台等七大应用领域先行先试,打造AI城市品牌。

  目前,我市已成立了阳泉市大数据及智能物联网发展领导小组,阳泉市信息产业有限公司,随着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阳泉市大数据应用局,我市以“政府引导、大数据局主抓、信产公司运营”的大数据管理组织架构设置完成。《阳泉市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的落实意见》《阳泉市新型智慧城市及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建设规划》的出台,为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产业及智能物联网发展提供了统筹指导和政策支持。以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为轴,阳泉市开发区为基,云谷创业科技园、阳泉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阳泉市众创电子商务产业园、阳泉市创客空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阳泉市三和伟业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度)电商物流园、百度(阳泉)创新中心等7家“双创”园区为翼,我市的大数据产业聚集区正在形成。随着“中国信通院智能物联网(阳泉)研究中心”的建设,特别是与百度签订《携手打造AI CITY中小城市样板市,共建山西(阳泉)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封闭测试在盂县至五台高速路段的顺利完成,我市大数据产业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久久为功,共建AI城市建设运营新生态

  截至2018年底,我国100%副省级以上城市、90%左右地级以上城市均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和项目。而智慧城市建设周期长,不能一蹴而就,以大数据、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城市系统需要持续的投入和长期的建设。

  我市大数据产业在发展中还需要不断克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基础工作方面,云、网等基础设施,尤其是数字乡村建设还相对落后,统管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制度化、标准化建设还不完善,兼顾安全与发展的数据开放共享、管理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有待健全。在数据挖掘和应用方面,政府数据在资源整合方面还相对落后,数据共享交换机机制尚未搭建,对数据资源的价值挖掘不够,深入分析应用偏少,助力“放管服”改革的作用发挥还不够,信息惠民水平不高,老百姓的获得感不是很强,还不能为公众和市场主体提供更多便利。

  从产业角度看,大数据产业规模相对较小,数字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不够高,大数据产业与应用层面的融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的作用发挥还不充分,产业生态有待进一步优化。此外,我市的大数据产业创新能力不足,高层次研发、管理团队缺乏,大数据方面复合型人才和产业领军大师级人物急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间存在一定偏差。

  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笔者认为,打造AI城市品牌,应立足我市实际,兼顾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兼顾市场导向和民生需求,统筹推进建设数字政府、发展数字经济、构建数字社会三项任务,共建AI城市建设运营新生态。

  要按照“全市一盘棋”原则,落实部门和县区“一把手”责任制。目前,我市仅在市级层面成立了大数据应用局,上到省,下到县(区)都没有独立的对应部门,要把大数据产业发展由部门工作上升为全市战略,就要建立完善数字政府建设领导机制,在阳泉市大数据及智能物联网发展领导小组领导下,制定工作推进方案,细化目标与任务,构建职责明确、统筹推进的数字建设工作格局和推进机制,确保数字政府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浓厚社会氛围。

  要继续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确定发展重点,规范管理标准,实施产业运行监控,加快形成融合发展和多元共治的格局,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投资。在加快推进自动驾驶、智慧安防、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旅游、AI城市展示平台等七大应用领域先行先试同时,围绕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三大领域,重点推进建设数字政府和数字民生工程,强化公共服务,支持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标准、质量、数据、监测、分析等。以数字政府建设牵引“放管服”改革,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信息便民惠民水平。

  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围绕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支持开展多场景、大范围、规模化的测试验证,加快重点工业企业、重点设备上云的步伐;开展跨行业跨领域的平台遴选和示范,遴选一批平台标杆项目和典型案例,支持建设平台演示中心,引导企业开展平台的模式创新。

  深入推进大数据领域对外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创新资源,支持引进云计算数据中心和在我市设立应用研发机构,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开展数据挖掘和分析、商业智能化等方面合作,通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不断提升我市大数据应用水平及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大引进和培养大数据专业人才。积极引进国际大数据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鼓励海外高端人才回我市就业创业。采取跨境联合培养等方式,支持市内高校人才对外交流学习数据科学和数据工程相关专业。围绕培养具有统计分析、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等多学科跨界复合型人才的目标,鼓励市内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域外学校合作,积极培育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创新型人才。

标签:

责任编辑:bozhihua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