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谁才是真正的行家?

2020-12-28 16:25 来源:网络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过去20年,随着电商、外卖、视频平台逐渐融入大众日常生活,大众对数字经济的感知也从陌生到熟悉。

  新冠疫情让数字经济按下加速键,更是让无接触经济成为新宠。从在线教育到在线办公,再到无接触式生鲜配送,疫情期间,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似乎都在为数字经济“打工”,这也让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更清晰:数字经济正加速从消费领域逐渐拓展到生产领域,受疫情推动,企业纷纷以数字化转型的方式加入数字经济发展热潮。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产业数字化的重要一环,也是当下产业转型升级的捷径、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事实上,当下产业数字化转型已开始步入快车道,并逐渐发展成潮流,我们不禁要问,当在谈论产业数字化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它的底层逻辑又是什么?

  产业数字化正当时

  当下,随着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一场影响未来数十年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上演。这也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武器,如何将技术运用融合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中,是眼下的首要问题,更是不可多得的机遇。

  回望过去2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老百姓有切身感受的行业莫过于房地产和互联网。如果说“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是分析房产的逻辑,那么互联网的发展逻辑就离不开技术和流量,归根结底两者的底层商业逻辑都有人口红利的影子。

  对于互联网而言,中国庞大的人口即用户流量,是互联网商业的命脉;对于房地产而言,人流意味着源源不断的需求和购买力。但人在成为消费者前,首先是生产者,相应地,互联网的大部分用户(人流)是传统产业的劳动者,过去数十年,我国传统产业正是基于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获得长足发展。

  转折点发生在2013年。中国人口数据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2006年-2015年维持在0.5%左右,期间,虽然总人口目前还在微量增长,但劳动年龄人口已达到峰值,人口红利逐渐消失。2017以来,人口增长率重回下滑轨道,至今趋势未改。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以投入土地和人口等生产要素为主驱动的传统经济模式瓶颈凸显,中国经济开始从高速发展转为中高速发展,未来经济将追求高质量发展。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高质量经济发展必然需要各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来托底。

  毫无疑问,互联网巨头对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机遇很敏感,这和他们自身困境有关,因为当人口红利逐渐消退,意味着对流量的争夺战将会转为激烈的存量竞争,而转向B端市场,似乎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说消费互联网的业务焦点是如何实现与C端用户连接,获得源源不断的流量,实现赢者通吃;那么,产业数字化则是以技术为导向,强调创新技术与传统行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从而提升产业链的价值和效率。

  随着大批竞争者的入场,B端市场变得更加炙手可热,但对于政企行业的客户来说,如何解决现实的数字化转型难题、实现业务创新和提效降本,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话题。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懂行’最重要”,一个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化转型伙伴,才是他们真正的需求。

  内外部需求和机遇叠加,正在推动产业数字化迈入深水区。耕耘B端市场多年的ICT解决方案提供商,或许才是真正的“懂行”的伙伴,他们将在这场产业数字化浪潮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产业加速升级的“钥匙”

  或许因聚焦B端市场,消费者对产业数字化浪潮的直接感知其实不如消费互联网,甚至很难分清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其实很简单,数字产业化通俗理解说的就是信息通讯产业(ICT),从传统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到如今热议的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和服务,可以说,他们是数字经济的先导,也是产业数字化的基础。

  而产业数字化,是指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效率提升,在这过程中,便会产生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车联网等新模式新业态。

  这两年,产业数字化的发展已然成为数字经济的主体。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2019 我国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规模达到 7.1 万亿元,占数字经济的比重由 2005 年的 50.9%下降至 2019 年的 19.8%。同时,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达到 28.8 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由 2005 年的 49.1%提升至 2019 年的 80.2%,两者比例的变化也间接说明行业数字化转型初有成效。

  今年4月,疫情之下,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的7大领域,并将其分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突出新基建在产业数字化过程的基础性作用。随后,各省纷纷发布新基建投资计划,投资总额多达50万亿,也让产业数字化成为新风口。

  如今,携手“懂行”的伙伴,产业数字化已经在各行业遍地开花,如金融、电力、医疗、教育等行业。值得一提的是,产业数字化并不是简单的To B业务,它是各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一次数字化联接,也是以5G、AI、云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让数据价值化的过程,更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各地获得经济增量的捷径。

  如何找到产业数字化的“钥匙”?关键在于构建行业数字化生态,并帮助行业内各企业找到数字化升级的突破口,多年来耕耘B端市场、服务区域发展的华为中国政企业务优势突出。

  疫情稳定以来,华为中国生态之行2020主动出击,走遍全国30+城市,发挥华为多年来积累的生态优势,为行业提供资源开放共享平台的同时,也深入行业核心业务和生产系统等关键场景,帮助各行业找到专属的数字化转型“钥匙”,为当地行业数字化转型按下加速键。

  如在浙江,华为与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的合作中,通过5G技术,梅山港区集装箱码头实现了全过程无人化、自动化的龙门吊改造升级,其中,93台龙门吊中,远程操控设备占到25台,自动化程度国内领先;在陕西,借助华为智能矿山联合解决方案,榆林小保当矿业正加快智慧矿区的规划设计和落地, 提升矿山运行效率、避免矿山安全事故;在湖南,通过为长沙马栏山文创园提供视频“一站式”解决方案,华为正助力提升马栏山超高清视频产业创作和服务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在为各行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方案的同时,也尝试着搭建行业开发合作的价值共创生态圈,重构行业价值生态,为各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区域经济竞争新引擎

  其实,仔细观察数字经济的这场升级蝶变,政府也成为了产业数字化的有力推动者,从政策到资金,可谓是全方位支持,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宏观政策支持。

  至今,“数字经济”已连续3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也被多次强调,得益于政策推动和技术进步,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较快,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下称《白皮书》)就表明,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其中,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达到 28.8 万亿元。

  疫情让数字经济的作用再次凸显。先是各地纷纷推出真金白银的新基建投资计划,再到《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加速以产业数字化为主体的数字经济已成新潮流。显然,产业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有技术优势的互联网和ICT企业以及各行业企业共同努力。

  2020的华为中国生态之行,所到之地,无论重磅签约还是数字经济联盟、联合创新中心的成立,当地政府和企业都积极参与。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推动产业数字化似乎已成一种政企合作新样本和共识。

  当下,此起彼伏的抢人大战,已经拉开了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的序幕,在人口和土地等资源红利逐渐释放后,未来区域经济竞争将是新兴产业之战,数字经济是各地都能抓住的新兴产业机遇,但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还需要结合自身产业发展优势,找到适合区域的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这就需要深耕区域、懂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懂行人”引路。

  如在内蒙古、贵州,结合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开展大数据中心建设,正在推动新基建的落地,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在以工业基础雄厚的山东、辽宁,借助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传统工业体系,不仅为数字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也可以更快发挥出数字技术的价值,推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产业的落地。

  而诸如数字之城深圳、数字应用第一城福州以及智慧视觉第一城南昌等城市,则是充分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布局打造城市智能体,为城市的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这背后都离不开“懂行人”的倾心付出。

  目前,各地产业数字化发展如火如荼,差距已经出现。据《白皮书》,2019 年,从总量来看,只有广东、江苏、浙江三省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超过 2 万亿元,上海、北京、福建、湖北、四川、河南、河北等省市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超过 1 万亿元。但对于区域来说,找到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或许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弯道超车的机遇。

  欣慰的是,政策仍在加码,为了加速各地产业数字化发展,今年4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由政府、平台提供通用数据资本投入以替代企业的自我投入,相信这将激励华为等致力于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懂行人”,更用心打造行业数字化生态,让产业数字化在各地经济发展中大放光彩,成为驱动区域经济竞争的新引擎。

  2020年11月6日,“懂行人”的年度盛会——华为“懂行大会2020”将与您相约苏州、共聚云端。这是华为面向政企行业客户、合作伙伴等所有ICT生态参与者,首次全新打造的、专注于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业界盛会。首届大会围绕“从行业中来,到行业中去”这一核心主题,以线上线下融合交互的方式,向所有政企行业数字化转型参与者传递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深耕行业的坚定决心,形成懂行共识,构筑懂行生态,在加速懂行价值循环的过程中,做大产业蛋糕,共赢行业新价值!

标签:

责任编辑:bozhihua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