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社”到底怎么“+”

2016-11-25 20:11 来源:新华网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必然会带来诸多管理问题。在人社管理方面就面临着社保不断扩容、人口老龄化、流动迁移活跃等社会问题,成为我国人社发展道路上的新挑战。如何化解这些难题?

  近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的通知》,从顶层全面部署了“互联网+”赋能人社领域的创新行动蓝图,为“互联网+人社”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实践落地上,随着国家信息化推进,创新技术不断更新升级,为“互联网+人社”快速发展提供了新引擎。

  应用“黑科技”创新人社服务

  技术创新带来服务模式升级。人社领域的全部工作涉及到 “人”, 围绕“人” 展开,并且更加强调是对人的服务。提高服务体验,提供更加便捷、智慧的人社服务,互联网+创新技术能力巨大。创新支付手段、人脸识别技术、电子社保卡等创新技术的赋能,让“互联网+人社”发展进入高速轨道。

  在创新支付方面,通过移动医保支付手段简化就医流程,节省时间。今年6月,腾讯与深圳市人社局、南山区卫计委、金蝶公司等多方合作,开通移动医保支付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打通移动医保支付流程。使用微信医保支付打通挂号、诊间的缴费场景,打破智能线下刷卡进行医保支付结算的现状,将传统的7步就医缩减至4步,有效解决“三长一短”中管好排队长、缴费排队长问题,既优化患者就医体验,也提高医院满意度。

  人脸识别技术为人社赋予“黑科技”。过去传统身份认证流程十分繁琐,不仅耽误用户时间,而且对于人社部门压力也相当大。今年11月,腾讯公司与南宁市公安局合作推出全国第一张微信电子身份证,其中应用了腾讯优图提供的人脸识别技术。不仅实现了远程认证,更具备高精准的识别率,免去了群众奔波之苦,也大幅提升人社部门每年身份核验的工作压力。

  随着创新技术在人社领域的不断运用,高科技赋能人社等民生服务,成为“互联网+人社”高速发展的重要抓手。

  打破“信息孤岛”玩大数据

  以前,人社信息分散在各业务系统中,彼此不共享,致使老百姓到人社部门办理业务, 需要到不同单位, 填各种表格, 盖各种公章,有“跑断腿、 磨破嘴”等问题, 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各部门信息不能打通,导致简单的事情重复办。

  如今, 通过大数据、云服务等互联网+基础建设,让人社信息化,让人社大数据流动起来,为“互联网+人社”发展打造一条快速通道。基于人社原有大数据与大数据技术有效融合,通过构建人社统一电子档案,将社保卡、金融服务、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捆绑起来,人社系统的业务模式将发生更大的变化,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形成面向各类社会主体的新型社会治理与政府公共服务形式。例如基于腾讯大数据能力建立起来的统一电子档案,通过挖掘人社数据价值,以感知能力、发现能力、决策能力3大能力为政府服务提供支撑,提升服务水平。

  建立“开放生态”共同繁荣

  “人社”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大众服务,互联网开放、合作、共赢的思路将改变公共服务只是“公家”服务的旧思维,让有能力的行业、企业参与到公共服务,与政府部门协作服务老百姓。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将大力触动社会企业参与公共服务的积极性。老百姓、政府、企业交织成为新形态的“互联网+人社”生态圈。

  在这个生态圈里面,社会企业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社会企业在互联网技术方面拥有更多的资源及优势,并且拥有较强的触达能力,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就公共服务更直接的传达给老百姓。在老百姓享受到便捷人社服务的同时,也为政府公共服务减压。就如现在很多城市将医院挂号、电子社保卡、公积金服务等民生公共服务放在微信城市服务平台上,然后通过微信高触达能力及高使用率,让服务变得更加简单、便捷,政府也获得好口碑。

  政府释放权利,引入互联网企业参与治理,企业开放资源及能力,相辅相成,共同助力“互联网+人社”开放生态的繁荣。

  目前,“互联网+人社”已经在全国持续落地,而互联网+人社的下一步创新发展在哪里? 11月30日,由腾讯公司主办的“互联网+人社”峰会将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人社部门相关人员、行业专家、互联网精英将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人社信息化建设及创新服务,助力“互联网+人社”开放共享新生态的构建,为“互联网+人社”发展提速,并分享国内落地建设样板案例,值得期待。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