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探索大数据治堵 理想目标2022年不限行

2016-10-21 14:10 来源:第一财经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虽然机动车限行的常态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道路的拥堵和空气污染,但从长远来看,城市的拥堵可能会一再出现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路上的车辆在不断增加。

0038038025492809_b.jpg

理想目标:杭州2022年不限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红绿灯跟交通监控摄像头的距离,它们都在一根杆子上,但是从来就没有通过数据被连接过。”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在10月13日-16日举行的2016年云栖大会上表示,“此次杭州市政府联合13家企业开发城市数据大脑,采用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术,第一次用摄像头的数据来指挥交通信号灯。”

  王坚表示,他们初步的理想目标是到2022年杭州可以不限行了。

  杭州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今年年底之前他们会在杭州所有的区县市,特别是主城区,把大数据治堵的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在此基础上,未来城市数据大脑将应用于整个城市治理和社会公共服务。这次,杭州怀着巨大的勇气,在为全国做一次探索。

大数据治堵的新路径

  近几年,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2015年城镇常住人口7。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0%,比上年末提高1。33个百分点。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对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产生了较大的压力。除此之外,打工、旅游等流动人口也增加了城市交通运输的压力。2015年,中国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超过41亿人次,同比增长10%。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地铁行业发展前瞻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09-2013年,我国城市客运量从1145。95亿人增加到1283。35亿人。其中,公共汽电车完成771。17亿人,快速公交完成10。96亿人次,轨道交通完成109。19亿人,出租汽车完成401。94亿人,客运轮渡完成1。06亿人。其中,以汽车为主的路面交通运输工具承担了91。41%的客运量。

  以深圳市为例,据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局长徐伟介绍,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323万辆,每公里车辆密度已超480辆,全市的驾驶人数超过了351万。

  王坚认为,整个城市拥有庞大的躯体,但缺乏统一指挥的大脑,数据与智能将会成为未来的趋势。

  在此次云栖大会上,杭州市政府公布将为这座城市安装一个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数据大脑。该项目于今年3月份启动,由杭州市政府主导,包括阿里云、富士康、高德、数梦工场在内的13家企业参与合作,采用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术,目标是让数据帮助城市来做思考和决策,将杭州打造成一座能够自我调节、与人类良性互动的城市。

  在解决拥堵方面,王坚分析道,数以百亿计的城市交通管理数据、公共服务数据、运营商数据、互联网数据被集中输入后,城市数据大脑便可在一个虚拟的数字城市中构建算法模型,通过机器学习不断迭代优化,计算出更“聪明”的方案,比如每个路口红绿灯设置为多长时间通行效率最高,哪些路口应该禁止左转,公交车辆和线路如何调度更为合理,道路修建是否有更好的选择等。

  2016年9月,城市大脑交通模块在萧山区市心路投入使用。初步试验数据显示,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道路车辆通行速度平均提升了3%至5%,在部分路段有11%的提升,真正开始了用大规模数据改善交通的探索。

  目前,已有别的省市采用阿里云ET来做治堵试点工作。9月9日,广州市交警宣布“互联网+信号灯”控制优化平台试点成功。该平台首次引入了阿里云ET。ET可对路口车辆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输出对红绿灯时间的调整建议。试点结果显示,部分路段拥堵指数下降超25%。

  “我们希望在综合性的世界难题上锻炼我们的技术。”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兼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阿里云的人工智能不仅在交通,同时也在医疗、天文等领域开始应用。但城市最能够让大家直接感受到的是交通,它由于各个部门的不同布局,数据种类的不一样等原因,成为一个需要由多学科共同去解决的复杂性难题,跟人们的生活感受密切相关,所以交通拥堵成为城市大脑首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负责人也表示,“治堵这个事情完成后,我们会把城市数据大脑应用在医疗、教育、卫生、市场监管等涉及城市服务和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

冒险为全国做一次探

  继3月份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启动后,6月份,杭州市委市政府发文成立杭州市建设城市数据大脑开展大数据综合治堵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赵一德任组长,王坚任顾问。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工作领导小组主要明确了两个方面的制度,一是由王坚牵头的相关企业和相关人员主要负责整个数据大脑的算法和模型的开发,即负责技术端;二是政府端由经信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散落在公安、交警、建委、城管等政府各个部门相关数据的收集、汇总、打通,也就是数据的整合和开放。

  上述负责人表示,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平台,但没有实现良好的政企互动,也没有真正的整合与开放,所以他们的平台还仅仅是停留在雾里看花阶段。而这次杭州政府是真正下决心的,所有的部门都是带着怀疑的眼光坚定地支持这项工作,无条件地把很多数据拿出来开放给企业,并且是实时开放。

  王坚告诉记者,开放数据对政府来说要冒很大的信用风险。

  上述负责人表示,政府掌握的大量数据,比如公安部门的数据开放实际上是通过了很多目前的制度障碍,因为很多的公安数据都有商业法规定,某些数据是必须在某一网络环境下运行的,比如公安是有专网的,它的摄像头捕捉到的东西是不能开放的。“这次我们首先让各部门消除了把东西放云上不安全的这一顾虑,同时消除了保密的顾虑。数据在给城市数据大脑之前,按照部门的要求,把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全部做了脱敏处理。”

  此次,杭州市政府部门把全市目前所有能够为大数据治堵提供数据支撑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比如摄像头、卡口等全都摸清了,具体到在杭州城市数据大脑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杭州市哪一条路上到底有多少个摄像头、卡口、视频监控。目前能够为数据大脑提供数据采集和实时数据的摄像头大约有5万个。

  “这项工作目前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做到的。城市数据大脑从诞生的第一天起,不管是杭州市政府还是13家企业,都没有把城市数据大脑作为杭州的一个东西在开发,我们是在为全国做一次探索。我们也希望杭州在做的这个城市数据大脑今后也能复制到全国其它地方去。”上述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杭州市政府这次抛弃了原先交通治堵一定要依靠人力、需交警协警站在路口人为指挥的治理模式,而选择用大数据治堵,这是一次重大的路径创新。

  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谈到,如果想通过大数据为城市治理或者社会公共服务提供解决方案,一定是政企联动。“就比如治堵,很多交通数据掌握在企业手里,所以这次我们把高德也拉进来了。这些企业的数据可能比政府的数据更加有用,他们不止有出租车的数据,还有老百姓出行的数据,而政府端只有出租车、公交、视频等数据,两者的数据要互动。”

  高德技术副总裁田密在此次云栖大会上介绍,目前高德已在全国拥有7亿用户,支持了30万款的移动APP,已覆盖360个城市的实时路况。

  更重要的是,交通只是城市的一小部分,“从这条路径来说,意义很大。”王坚透露,未来政府将会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城市数据大脑的运营。“我曾地跟国家交通专家说了,我的目标是有了这个项目,杭州不限行。”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