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推动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方案

2019-01-14 10:00 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为深入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推动大数据与工业经济融合发展,培育融合发展新生态,根据《贵州省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打好“数字经济”攻坚战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加快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重点围绕制造业、军民融合、电子信息、有色、民族制药、化工等主导产业,实现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每年实施60个融合标杆项目和600个融合示范项目,并进行复制、推广,以点带面促进本领域大数据应用水平提升。2018年,带动900户工业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到2020年,带动3000户工业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到2022年,带动6000户工业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数据云端聚集、分析应用。支持高端工业软件,新型工业APP、工业操作系统及工业大数据管理系统的研发应用,鼓励企业新建和提升一批ERP、PDM、DNC、MDC、MES、CRM、WMS等应用系统。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专项。

  1.煤炭产业安全生产及智能化改造。结合贵州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建设贵州煤矿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煤炭生产、管理等系统的在线监测,提供生产设备运行管理智能化、协同化服务,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全省煤矿采掘自动化水平,辅助系统智能化水平,推动全省煤炭产业从机械化向智能化转型升级。2018年,50%的煤矿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2020年完成所有煤矿智能化改造升级。

  2.制造业智能制造。加快以传感器、物联网为信息传输基础的智能网络和数字化生产线建设,提升制造业企业全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建模分析、智能化工艺决策、智能化现场运行管理水平。

  3.军民融合产业大数据应用。促进军工企业和军民融合企业广泛应用大数据,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应用于军工安全保密、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信息处理、市场开拓、售后服务等领域。

  4.电子信息产业生产经营全流程数字化。推动手机、电视机、平板电脑、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开展全业务流程数字化改造,实现关键工序、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运营管理的智能化。

  5.有色产业产线质量数字化管控。推动企业对铝电解生产的过程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和分析,根据铝水平工艺条件进行原材料自动配比,实现铝锭品级率的精准控制和产品质量证明书自动生产。

  6.民族制药产业生产过程自动化。围绕解决多组分中药提取纯化和质量控制难的共性问题,推进关键性工艺参数的实时采集检测和分析调控,对提取、浓缩、醇沉、干燥等重点工段实施行动化改造提升,加快中药标准化、现代化进程。

  7.制造业网络化协同。在消费电子、机械、服装等行业推动网络协同设计、虚拟仿真、众包研发设计,在电子信息制造、有色、化工等行业开展网络化协同供应链管理。

  8.传统行业服务化转型。推动化工、钢铁、装备、白酒、农产品加工等行业运用互联网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增值服务,搭建工业电商平台,拓宽发展空间和产品渠道,培育“制造+服务”跨界融合的新市场主体。

  (二)开展传统企业大数据运用能力建设。

  1.提升企业对云技术的应用水平。推动企业能力云端聚集,支持企业开展产供销、测试认证、技术交易等服务在线化、平台化,促进企业需求、制造资源及能力、检测资源和服务等资源云端协同、开放、共享,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提升企业快速响应和柔性高效的供给能力。推动云产品及服务在企业中的应用,支持企业通过购买、租用的方式使用微服务、轻应用类软件和服务,促进企业全业务流程向移动化和互联网化转型,降低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本,加快实现企业全流程数据云端汇聚和生产管理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控,帮助企业快速形成信息化能力。引导大中型企业信息基础架构和应用系统向云上迁移。支持大中型企业推进基础设施、管理、业务及综合集成应用上云,开展基于云平台的网络化协同、移动化办公和智能化改造,减少企业信息化投入。

  2.推进企业网络化协同改造。推进企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支持制造企业供应链内及跨供应链网络化协同,支持具备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实施跨企业、跨区域的网络化协同制造工程,推动生产设备、研发设计、软件与服务等资源协作,加快实现传统的串行工作方式转变为并行工作方式,最大限度缩短产品研发和生产周期。推进企业智能化和数字化改造,加快打通企业内外信息流、数据流、业务流、资金流、知识流的协作链条,促进企业间需求与能力的智能优选和对接,推进企业资源高度共享、能力全面协同。加快推进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对处于信息技术单项覆盖阶段的企业,深化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设备联网控制系统(DNC)、生产数据管理分析系统(MDC)、制造执行系统(MES)、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仓储物流管理系统(WMS)等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逐步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水平,有序推进信息技术由单项应用向集成提升发展。

  3.推进“个性化定制”服务。拓展个性化需求,通过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汇集需求、产品订单,开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协同设计、柔性生产,打造产品供给侧和需求侧沟通平台,加快推进企业柔性制造,开展精准营销、质量追溯、差异性服务,最大程度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鼓励企业客户直接或间接参与产品设计和质量、进度监督,推动传统企业从被动生产向交互生产转化,逐步实现个性化、定制化的生产制造。推进个性化服务,鼓励企业运用移动物联网、大数据挖掘和动态体验感知等手段,采集、整合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通过数据建模与分析,挖掘数据核心价值,推动生产管理与技术创新,对原有的业务服务流程及模式进行设计优化,提供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和用户满意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4.培育系统集成商。依托航天云网、力源液压、阿里巴巴等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的技术、人才优势,在全省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针对全省企业不同层次的智能化改造需求,量身打造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三)加快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的新兴产业培育。

  1.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以智能终端为重点,加快打造贵阳、遵义、贵安新区等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支持终端芯片及智能终端产品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大力发展国产化ARM架构服务器处理器芯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智能家电、服务器等数字终端产品。2018年,全省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到2020年年均增长13%。

  2.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推动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加快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应用,赋予工业互联网机器和产品“身份证”,为供应链系统和企业生产系统精准对接和人、机、物全面互联提供基础标识。以贵州工业云为重点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能力,鼓励龙头企业积极搭建企业级平台,形成各有侧重、协同集聚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资源,构建设计、生产与供应链资源有效组织的协同制造体系,提升大型企业的集成创新应用水平。通过推动低成本、模块化工业互联网设备和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部署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在中小企业的普及应用。到2020年,全省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在工业领域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业务规模化应用。

  3.发展工业品电商。推动化工、钢铁、装备、白酒、农产品加工等行业运用平台大力发展采购和营销两端的电子商务,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产品及服务发展创新,实现线上线下(O2O)融合发展。依托贵州工业云搭建跨境电商平台,开展深度需求交互和精准大数据营销,依托个性化、网络化定制服务,提供企业发展空间和产品渠道,支持优强企业走出贵州,培育“制造+服务”跨界融合市场主体。

  (四)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安全防护设施,强化技术防范,严格安全管理,切实提高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防瘫痪、防窃密能力。加强对工业云平台、工业控制系统,以及物联网应用的安全防护和管理,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对工业控制重点领域使用的关键产品,定期开展安全测评,实行安全风险和漏洞通报制度。建立工业控制安全管理体系,以数据安全为基础,风险管理为核心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网络式安全保障体系等,切实保护数据安全。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灾备设施建设的指导和协调。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统筹。建立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与各级经信部门和大数据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形成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的网状工作体系,为专项行动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市(州)、贵安新区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和大数据主管部门要严格明确目标任务和进度要求,建立本地区项目库,积极推动实施,广泛组织企业开展标杆、示范项目申报,建立台账,指导企业开展工作,按月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报告工作进度。

  (三)强化支撑体系。加大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的合作力度,开展工业大数据理论、方法及关键应用技术等研究探索与推广应用,形成软件、硬件双结合的智力支撑体系、平台支撑体系、资金保障体系。

  (四)强化保障能力。重点打造贵州工业云平台支撑能力,通过优化升级工业云,为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深入开展专家团队、支撑服务团队、解决方案、典型案例及标准规范等资源上云活动,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撑和服务。

  (五)强化项目支持。发挥两化融合专项资金、信息化专项资金等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打造试点示范,形成带动效应。鼓励企业租赁、购买云端产品服务、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软硬件及解决方案等,降低企业上云和升级改造成本,帮助企业快速提升信息化能力。

  (六)强化宣传培训。建立“走出去、引进来”交流学习机制,用好媒体和宣传渠道,宣传推广大数据+工业发展和应用典型案例及做法并向全省推广。积极向上级机关推送优秀成果,借助两化融合贯标、工业云培训等渠道,形成行业、企业案例库并开展宣传推广。

标签:

责任编辑:bozhihua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