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保兴:智慧城市都应是“生成”与“构成”的有机结合

2021-08-17 14:13 来源: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第二届国际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就《智慧城市信息系统基本框架的设计要点》发言。以下为仇保兴的演讲全文。

微信图片_20210817140605.jpg

      城市有“生成”的,也有“构成”的。多数一些历史老城是“生成”的,虽然交通不太方便、预防城市灾害能力不足,但社区特色非常鲜明,产生了强大的民众归属感;“构成”的城市,防灾能力强,但布局过分理性,往往面临景观单调、“千城一面”的难题。


      如果我们设计建设一个城市,片面地依赖“构成”,否定了“生成”,那么城市与历史文脉、新技术、应用场景及未来的不确定性都难以相容。以智慧城市为例,如果我们混淆了城市建设的手段与目标,淡化了城市治理和民众需求,仅从虚构的顶层设计入手建构这样的智慧城市注定是失败的,将成为“白智慧、空智慧、假智慧”。


      所以,每一个智慧城市都应是“生成”与“构成”的有机结合。


      新冠肺炎疫情对智慧城市是一场“大考”,也是一次压力测试,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城市大脑都得了“痴呆症”,我们看到了部分构成设施的失败,如城市领导驾驶舱、大数据分析效果不佳。同时,那些“生成”的设施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比如诞生于基层的网格化管理得到了极大提升和改良,不见面办事和“健康码”等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由此可见,兼具主体能动性、主体异质性、主体主动性的第三代系统论,是今后互联网应用和智慧城市设计的主要方法论。尤其在智慧城市公共品的构成方面,应该聚焦“四梁八柱”,“四梁”是指四个核心公共品:网格管理、政府网站、城市安全、公共资源。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网格管理信息化,能把城市系统化复杂为简单、化动态为相对静态,感知、运算、执行和反馈构成的一个个闭环,这些闭环越多越精密,城市的管理就越精细。这共生于原来的社区管理,它能匹配民众需求,而且适应技术迭代。


      此外,城市安全在网络时代尤其重要,网络四通八达,也会造成许多漏洞;网络一旦瘫痪,所有的城市的“智慧”设施就都瘫痪了。


      在政府网站上,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网上办、掌上办,建立起信用体系,把政府办事效率提高,不见面就可以把大多数事情办成。


      在公共资源的管理上,我们要减碳,通过数字技术使城市每一公斤的碳排放都做到可检测、可公示、可回溯检查,如果能够做到“三可”,城市各环节产生的碳都是可以计量的、可以交易的。对各种不可再生的公共资源,也要做到数字化治理,对所有城市部件和事件都做到定位、传感、精细化管理。


      有了“四梁”还有“八柱”——智慧水务、智慧社保、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能源、智慧环保、智慧医疗、智慧园林绿化等。这样构成的智慧城市才是有针对性的、可运用的。


      可以看到,任何运转良好的城市的智慧系统,都是“生成”与“构成”两方面的有机结合。越具公共品属性的信息系统,政府主动“构成”设计占的比重就越大。“构成”的设计必须将政府内部流程再造,进行数字化,让政府内部做到灵敏、高效,对人民群众的需求有敏感的应对性。同时不能排斥“生成”,应该拥抱千姿百态的“生成”双创。


      “生成”与“构成”结合,有三大生成机制:


      一是“积木”。任何技术都是“积木”构成,“积木”就是成熟现有的经验技术和知识,一旦发生组合就使主体对未来有了应对能力。我们有什么积木呢?比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数字孪生,这些技术都是新“积木”,如果我们把旧的“积木”进行组合,意味着这个社会是改良性的创新;如果加入一个新的“积木”,有可能是巨变性的创新;如果多个新的积木同时加入就会形成裂变性的创新,我们的时代就是裂变性创新的时代。


      二是“内部模型”,这关系到主体对周边变化的预测能力。不同积木组合形成“新的内部模型”,也就是使智慧城市中的相关主体有了对未来的判断能力。各类大数据的集中如果再加上人工智能等“积木”的运算,就能产生有用的预测结果,否则不如原先的孤立“小数据”。


      三是“标签”。我们在双碳过程中有三个标签式的价值信号:绿色溢价、碳价和碳足迹。这三个减碳组合,各有长处。如果利用绿色溢价,对不同行业减碳成本有一个估计,变成可检测、可公示、可交易,绿色溢价会变得很灵敏。在工业互联网和城市智慧系统中应该把三个价值信号作为基本运行规律之一。这样一来,可以对主体需求进行高效率配对,使智慧城市生成与构成有效进行组合,然后走向万物互联时代,全场景智慧才能够涌现。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这些新的机制、规则无论是“双碳”蓝图还是智慧城市设计都应该遵守。“构成”包容“生成”、拥抱“生成”,这样的合成系统才具有真智慧,才是真正走向“双碳”战略最成功的桥梁。


国脉业务体系

图片

【服务】国脉最新系列特色业务合辑

【活动】2021首届城市超级App免费评估活动

【服务】联合开展城市数字服务,助力城市超级App可持续发展

 城市超级App研究系列专题

专家观点 | 汪玉凯:超级App—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专家观点 | 杨冰之:城市超级App—战略抉择与体系建设

专家观点 | 中央党校高级经济师郭全中:城市超级App发展及融媒体转型之道

分       享 | 胡逸:灵锡数字之门——城市为什么需要像灵锡一样的App

案       例 | 吴炳坤:i厦门运营实践与思考

观       点 | 吴余龙:超级集成与超级App——基于北斗网格码的城市时空服务与价值逻辑

重       磅 | 城市超级App标准规范和评估指标发布

成       果 | 《超能城市产品白皮书》(全文)

活动发布 | 2021首届城市超级App免费评估活动





重点推荐



系列培训认证研修班:

1.提升 | 首席数据官(CDO)知识技能提升路径

2.通知 | 政务大数据运营管理师(高级)认证培训

3.DAMA|数据管理最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课程

联系人:刘丹

电  话:13269683561(微信)

邮  箱:liudan@govmade.cn



标签:

责任编辑:David319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