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

2020-07-10 14:5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近日举行“第六届首都治理论坛——超大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线上论坛,与会学者围绕相关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化成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对于超大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认为,当前中国正在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及数字政府三位一体的“数字中国”建设,而超大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正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治理与数字化的全面融合,重点是促进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和公共问题解决,目标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加宁认为,数字化转型需要把握好三大平衡。一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平衡,二是公域信息公开和私域信息保护的平衡,三是社会标准一体化和人类行为多样化的平衡。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李文钊表示,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最核心的部分是界面理论,即通过数字化建构新界面,带动政府和民众产生新的互动,推动城市治理变革。新界面应包含五个要素,一是面向公民的界面,二是面向决策者的界面,三是治理界面对现有政府部门和层级体系的整合,四是为数字化提供支撑,五是供给和需求一体化,总体呈现服务化、情感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特点。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柏瑛从基层城市治理网格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人们当前应加强数据共享,跳出网格,通过一网通办、多网合并、网网整合和网间沟通的方式,形成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依托数字技术融合各种平台,通过网络化方式聚焦问题,推进城市治理的全社会有机参与。

  关注技术赋能作用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何哲表示,采用数字化方式提高大城市管理能力时,通常也会导致更多人口涌入大城市,影响其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幸福感。因此,数字化治理要以全面提高城市的感知能力、数据能力为基本导向,全面均衡地提高数字化水平,做好分级应对。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孟天广认为,数字技术作为治理技术可以赋能政府,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效率。改造城市除了可以使用技术外,还需要广大居民的积极参与。在数字驱动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除了强调技术赋能的逻辑外,还必须强化行政逻辑和社群逻辑的技术赋权,增强社会的行动参与能力,并对社会进行赋权。要将技术赋能与社会赋权结合起来,构建数字生态,激活数据资源和数据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

  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磊看来,人是社会的主体,建设数据中心一定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实现治理创新与技术赋能之间的平衡。

  加强技术应用实践

  应急管理是城市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樊博以应急管理中的大数据应用为主题,阐释了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来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高翔认为,在超大城市治理中,数字技术可以把自然语言、人的行动及发生的事件转变成为机器可读的内容。城市“大脑”在获取海量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分配并处理这些信息,实现对城市的更好治理。在数字技术赋能政府治理时,不能只从微观层面看待数字时代治理工具的创新,还要从中观、宏观层面关注组织结构的变迁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鹏表示,智慧监管已构成市场经济监管体系3.0版本中非常核心的内容。智慧监管不是简单的传统监管+互联网技术,而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实施更加精细化、更具回应性、基于监管对象自身激励机制基础之上的新型监管模式。与传统命令控制式监管不同,智慧监管体现引导性和激励性,更加强调由第三方监管市场企业、政府监管第三方的间接方式。因此,应在顶层设计上打造“四通型”智慧市场监管工作体系,制定统一工作流程,实现数据互通和执行层面的联通。


标签:

责任编辑:bozhihua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