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抢占人工智能国际竞争制高点

2019-10-23 12: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近日,美国数据创新中心发布题为《中美欧,谁将赢得AI竞赛》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对中国、美国和欧盟人工智能(AI)技术进行比较后发现,尽管中国在AI技术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美国仍然绝对领先,而欧盟则在很多指标上都落后了。

  但有专家表示,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这一状况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发生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人工智能重要性凸显。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程师李吉音表示,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李吉音认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并跑甚至有望领跑,应主动作为,妥谋善对,抢占人工智能国际竞争制高点。

  从8个方面解析中美欧人工智能排名

  8月19日,美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以下简称“ITIF”)的数据创新中心发布百页研究报告《谁将在人工智能角逐中胜出:中国、欧盟或美国?》,采用人才、研究、开发、应用、数据和硬件等六类指标,对中、美、欧人工智能发展现状进行比较测算,美国以44.2分领先,我国以32.3分位居第二,欧盟以23.5分位居第三,并指出这一排位或随我国的后起雷霆之势而发生变化。

  李吉音从8个角度发表了对这份美国报告中关于中美欧人工智能排名的看法和认识。

  从人才维度看,欧商业领域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相对较少,优势并不稳固;美正在吸引大量国外人才,包括中、欧等国人才;我国只有25%的人工智能研究员拥有超过10年的资历(美该比重约为50%)。

  从研究维度看,美研究论文质量最高,被引用频率高出世界平均水平83%;我国论文作者被引用频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这一情况自2012年正逐年改善。

  从研发维度看,美各项指标都位居第一,在专利和收购方面已占据绝对优势。尽管中国科学院在深度学习领域申请专利最多,德国西门子在神经网络领域申请专利最多,但是在20个产业领域中有12个的榜首被美国公司占据,包括农业(John Deere)、安全(IBM)、人机交互(微软)等。欧投融资交易总额虽在2016到2018年有所增长,但比之中美还相差较远,原因一是人工智能融资金额普遍较小,二是70%是种子或天使轮投资(中美这一比例约为45%)。

  从应用维度看,我国在能源、金融、医疗、工业、通信等各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程度齐头并进,较美、欧相比,我国民众更认同人工智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与价值。

  从数据维度看,较美、欧相比,我国互联网公司通常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进而能够获得更多种类数据,且产品与服务已充分渗透到出行、外卖等线下活动中,但在数据挖掘、标准制定等方面发展较为迟缓。

  从硬件维度看,人工智能芯片研发成本高、周期长,且西方企业在处理器设计、工程人才培养等已有数十年积累,我国并不占优。

  李吉音说,总体来说,ITIF在贸易和就业等问题上许多观点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一致,其多份报告存在抨击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之目的,此报告数据陈旧且数据来源相对单一,存在多个2016年或以前数据,且分数权重设置主观性强,维度划分的合理性与完整性有待商榷。

  中国人工智能应妥谋善对 抢占人工智能领域国际竞争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扎实走好自主创新之路,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赢得人工智能领域国际竞争主动。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如何抢占人工智能领域国际竞争主动?为此,李吉音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强化需求导向的人工智能科技应用开发。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和巨大市场应用规模优势,坚持需求导向、市场倒逼的科技发展路径,鼓励围绕深度学习算法、开源系统框架等主题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应用的协同开放发展,率先形成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抢占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

  二是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面向行业场景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与创新产品服务,探索面向传统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系统解决方案和数据交易机制,开展行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推广优秀实践经验,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供需精准对接与价值共创共赢。

  三是加强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和研究投入。探索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培训基地,加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智库和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努力在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和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为科技和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充分智力支撑。

  四是促进人工智能领域多层次、多维度国际合作交流。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自动驾驶、服务机器人、智能安防等领域国际标准以及人工智能伦理、法律、安全等方面国际规则制定,多维度拓展和深化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合作交流,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切实增强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重大问题的国际话语权。

标签:

责任编辑:bozhihua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