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图所示,数据资产入表的步骤主要可以分为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列报与披露。其中,初始计量包括成本归集、收入与成本匹配、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列示三步,后续计量主要是计入为数据资源无形资产的摊销,财务报表列示和其他自愿披露的信息参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操作指引。案例研究发现企业推进数据资产入表,如成本归集困难、收入成本匹配困难、摊销期难确定等普遍性困难,本研究将总结困难点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处理办法。
01、数据资产成本归集难
以企业真实数据推进数据资产入表模拟研究发现,企业虽然在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投入很多,形成满足资产确认条件的数据资产,但是由于组织架构不合理,部门之间资源重复利用或者人员调配复杂,导致数据资产成本归集存在困难,即数据资产确认条件中的成本与价值可靠计量这一条不能满足。
数据资产入表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数据要素市场在有条不紊的建设的同时,数据资产入表的核算方法亦在同步研究论证阶段,但目前企业对数据资产的定义,数据资产入表范围、入表的路径、入表计量方法、信息披露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的理解。为了顺利形成报表的数据资产,企业应针对数据资产的采集、编制(或加工)、发布部门建立相关组织架构、规定数据资产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存在人员既从事存在数据资产的采编工作又从事其他非数据资产相关的工作,导致数据资产无法准确归集。为提高数据资产入表核算的准确性,避免企业过多将与数据资产不相关的成本费用资本化。
建议:第一应该从头开始规划业务流程,对数据产品研发中涉及的部门和人员做合理分配,提高管理能力和效率;第二应组织相关会计专业人员向数据资产企业提供专业培训,加强对数据资产入表规范要求的培训讲解;第三,增加数据资产涉及的组织部门及相关技术人员披露,披露针对存在人员兼职情形下,建立数据资产核算内部控制流程。
02、数据资产收入成本匹配难
因数据具有非排他性、高重塑性的特点,导致企业利用内部使用的数据资源在对外提供服务时,不同的业务线、产品线之间,数据资源存在重复调用、重复组合的情形,在归集不同种类业务数据资产的成本时,存在如何将通用数据资源成本合理分摊到各个业务中的问题。实务中,企业一般根据对外提供的业务线或产品种类平均分摊,但不同业务种类的数据资产在资产价值、使用方式、服务对象、利用频次等可能均存在显著差异,数据成本平均分摊可能导致成本归集不准确,导致收入成本不能匹配,不能真实反应数据资源的经济利益实现方式。
建议:公司可结合历史情况,如数据调用频次情况、对外提供服务的频次、服务收费规则、预计对外提供服务的频次、形成数据资产的价值等多维度对重复使用的数据资源成本进行更加合理的分摊。
03、数据资产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区分标准统一难
根据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企业内部数据资源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无形资产准则第九条规定的有关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除企业在持有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数据资源期间,利用数据资源对客户提供服务的情形外,企业利用数据资源对客户提供服务的,应当按照收入准则等规定确认相关收入,符合有关条件的应当确认合同履约成本。
目前上市公司,对于自创形成的无形资产核算要求非常严格,市场上通过自创形成无形资产的企业并不多。如今出台了数据资产入表的暂行规定,表明政府支持与鼓励满足条件的数据资产入表。鉴于过去实践中,普遍认为研发费用资本化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因此如数据资产三步蒸馏法中的第一步由原始数据变成数据资源,原始数据经过采集、简单的加工、整合、排序变成数据资源,是否应作为开发阶段的一部分,目前未有较为明确的指引。如果不满足企业内部数据资源研究开发项目的定义,企业利用数据资源对客户提供服务的,应当按照收入准则等规定确认相关收入,符合有关条件的应当确认合同履约成本。由于数据资源的高重塑性、价值时效性等特点,确认为合同履约成本的,其摊销期限同数据资产的摊销年限分析。
建议:随时经济的发展,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数据资产在市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数据资产作为一个新的名词,成为当前经济增长的焦点。建议出台对数据资产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区分标准案例,为企业执行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提供更详细的应用指南。
04、取得公共部门数据授权期限的稳定性确认难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数据要素型企业与公共部门进行商业化联合运营,通过取得公共数据授权对数据资源进行加工,并形成数据产品对外提供服务。在持续性授权前提下,企业通过支付固定授权费取得公共数据加工使用权,将固定授权费作为数据资产入表,并按照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进行摊销。若公共部门中断授权可能性较大,授权协议终止后,企业不能再使用公共部门的数据资源,则会严重影响企业摊销方法和年限的选择,甚至对企业日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建议:公司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业务模式合理约定数据授权期限,并在授权期限到期前,预留足够年限与公共部门协商续约事项,避免由于数据授权期限不确定对公司日常经营以及数据资产摊销年限的影响。
05、金融行业成本确认难
金融数据使用场景较为特殊,企业需要每天输入当日市场交易、报价等数据,通过前期研发的数据产品输出估值报价结果。金融数据产品的时效性较一般产品更强,数据价值呈现更强的边际效用递减的特征,与资产“能够长期带来稳定收入”的确认条件不符。
以大量数据输入和模型研发作为开发基础的数据产品,本质是企业在后期形成数据使用结果的“数据产品生产线”,其使用和交换价值明确,符合资产确认条件。因此,对这种数据研发和使用显著差异的场景,从产品研发角度和使用角度去区分数据资源的投入成本是有必要的。
建议:将企业开发数据产品模型的部分计入数据资产,而日常输入的数据资源购入成本计入主营业务成本。
06、数据资产的摊销方法选择难
数据资产的摊销方法应当能够反映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在当前数据资产尚未形成活跃市场的情形下,对摊销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依赖会计职业判断,目前学术上针对摊销方法有三种观点:第一,考虑到数据资产在时间上不会随使用而发生实质性损耗,数据价值变动并无固定规律可循,数据资产无需进行折旧或摊销。第二,考虑到数据资产的经济利益流入十分依赖于市场供求关系,属于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的无形资产,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第三,考虑到数据更新较快,对于使用者具有一定程度时效性,建议采用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加速折旧的方法进行摊销。
建议:各种摊销方法均具有其合理性,企业应当根据不同业务的特点和市场情况,选择最适用于本企业业务的摊销方法,并一致地运用于不同会计期间。
07、数据资产的摊销年限确认难
数据资产的摊销主要根据使用年限的不同,分为使用年限确定和使用年限不确定两种。如果使用年限确定,应当将其价值在使用年限范围内进行合理摊销,直至资产不能达到使用状态为止;使用年限不确定的数据资产不进行摊销。
在确定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时,企业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1)该资产通常的产品寿命周期、可获得的类似资产使用寿命的信息;
(2)技术、工艺等方面的现实情况及对未来发展的估计;
(3)以该资产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情况;
(4)现在或潜在的竞争者预期采取的行动;
(5)为维持该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预期的维护支出,以及企业预计支付有关支出的能力;
(6)对该资产的控制期限,使用的法律或类似限制,如特许使用期间、租赁期间等;
(7)与企业持有的其他资产使用寿命的关联性等。
按照上述方法仍无法合理确定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该项无形资产应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针对使用年限确定的数据资产,目前税法上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 10 年,但根据调研情况,企业无法提供较为合理的无形资产摊销期限依据,主要系数据资产具有价值时变性,数据价值会随时间推移而衰减,导致数据价值变小,但无法确定其于哪个时点彻底丧失价值。
针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数据资产,企业应当在在每一会计期末进行减值测试。一方面,由于目前不存在活跃的数据资产市场,对数据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存在诸多困难。另一方面,由于该部分数据资产不进行摊销,对外提供服务并不会减少其在供方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需方购买后又会在需方财务报表中体现,从而容易导致整体经济层面数据资产价值总量虚增,当公司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或受外部负面因素影响,数据资产将会面临非常巨大的减值压力。
建议:如果为外部购入的数据资产,其使用寿命及残值率应当按照购买协议、合同中的规定进行处理;如果为内部研发挖掘数据,交易平台有类似数据的相关摊销年限的,可以参照数据交易平台进行确认;如果交易平台无此类数据资产相关信息的,企业应当结合对外提供数据资产服务时涵盖历史数据的期数或客户期望使用的历史数据期数等情况合理估计。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第三方承诺在使用寿命结束后购买该资产,或者在交易平台上没有相似资产残值信息的,数据资产的残值应当视为零。另外,公司应当每年年终对数据资产的使用年限进行复核,如果有明确证据证明使用年限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按照会计评估结果对使用年限进行调整。
08、数据资产的税会差异应对难
一方面,以某企业为例,会计上数据资产在 3-10 年内加速摊销,但税法规定无形资产在不低于 10 年的摊销期限内,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由此产生的税会差异会使得企业前期需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支付较高的当期所得税费用。另一方面,该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前部分数据资产当期支出基本费用化计入研发费用,并于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入表后数据资产需要在 10 年的摊销期内摊销计入营业成本,若税务局不出台其他所得税优惠政策,无法在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导致应纳税所得额和当期所得税费用大幅上升,较高的当期所得税费用会占用企业现金流,甚至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另外,由于公司的研发费用减少,对于公司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或 IPO 申请上市是否能满足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要求造成较大影响。
建议:在数据资产会计准则落地的同时,建议税法也应进行配套政策更新,例如灵活化数据资产摊销方法选择、扩大加计扣除范围,增加研发费用的核算范围等。
09、数据资产时变性导致报表规模确认难
数据资产由于其价值更多依赖其应用场景,当应用场景改变或竞争对手或政府将数据资产对外共享时,数据资产的价值将产生巨大的波动。在极端情况下,如某类数据资产受政策因素等影响导致其无法对外提供服务时,将导致数据资产完全失效,相关数据资产账面价值直接变为零,当期财务报表的营业外支出大幅增加。数据资产失效产生的营业外支出符合非经常性损益的相关定义,因此数据资产的失效并不会导致公司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增加,因此数据资产在早期出现失效将不利于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为降低数据资产入表的对现有财务报表的冲击,降低 IPO 企业或上市公司对财务报表操控的可能性。
建议:首先在现阶段数据要素市场仍未健全的情况下,建议企业在确定数据资产使用寿命或摊销期限时,应根据可观察的事实情况,合理确定数据资产的摊销年限。其次,定义数据资产失效的条件应属于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如受国家法律法规因素影响,尽量避免受人为因素干预;最后要重视数据资产的信息披露,满足不同报表使用者的需求,充分反映数据资产的相关重要信息。
10、数据资产在集团层面的会计核算难
对于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以数据授权方式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数据资产的情况,集团公司层面的会计计量方式与子公司报表的会计计量方式需要重点关注。如果子公司依托于母公司的数据资源,通过授权的方式取得数据资源加工使用权,并形成数据产品对外经营,支付的授权费可以作为数据资产入子公司的报表。如果母公司并未严格对其数据资源成本进行单独核算和计量,则内部交易授权费收入与数据资产在集团合并报表层面抵消后,集团数据资产成本否能准确归集、计量将受到较大的挑战。
建议:对于通过集团内部授权方式进行数据资源加工经营的企业,集团应建立及完善与数据资源相关的成本核算制度,严格归集核算与数据资源相关的成本,使得内部合并抵消后的数据资产仍能准确完整地在集团财务报表中披露与列示。
↓↓了解更多资讯,请识别下方二维码↓↓
国脉集团是数据资产化专业服务机构,为数据资源拥有者提供专业、规范、合规的全流程数据资产化服务,包括培训、咨询和产品设计等,实现数据资源价值最大化。主要服务于政府数据管理机构、央国企数据运营企业、城市数据运营平台和数据富集型平台企业,打造数据资产网、数据资产研究院和产业专家网络等支撑体系,同时在营商环境与政务领域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主要课程包括数据资产入表、数据经纪人、公共数据运营和政府CDO、数据精品等精品课程。 数据资产化服务:数据资产化战略布局、数据资产入表、数据产品开发及交易等关键任务; 数据要素×项目服务:政策扶持、案例奖项申报、金融支撑和市场变现; 数据产业园区和试验区咨询服务:园区规划、咨询、资源导入和生态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