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猿专访数之联创始人兼CEO周涛:天才少年?80后?白手起家?市值超百亿?他却只想安安静静搞研究!

2016-08-11 09:08 来源:数据猿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数之联;大数据;周涛

  接到本次采访任务时,数据猿记者有些兴奋,因为这次要采访的是周涛老师。没错,就是被誉为“天才少年”、“大数据领军人物”、“最年轻教授”等美名的“大数据传奇人物”——周涛。

  为了能够深入了解这位大数据先锋,与其有更加深度的沟通,记者恶补了与周涛老师相关的所有信息。翻开他的履历表,上面是这样写的:

  周涛出生于1982年,长期从事复杂性科学和大数据挖掘的算法和应用研究,27岁被聘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也是数之联、数联铭品、国信优易、DataCastle等20多家公司创始人、投资人,公司总市值已达百亿;获得过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与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同获殊荣;今年4月份,周涛就大数据研究成果向李克强总理进行了汇报,总理是这样说的:“你们做的这个非常重要,如果发改委没有专项经费,可以用我的总理专项基金支持”。

  除了令人羡艳的各种荣誉以外,这位大数据先锋同时担任企业家、科学家和老师三重角色。而记者之所以更愿意称呼他为周涛老师,是因为采访他时,更多感受到的是其具备的纯粹的教育家情怀和不疯魔不成活的科研精神!而且,周涛老师自己也说更喜欢做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

  “我从小到大一直喜欢做科研、教学,身边的朋友也都是做技术研究的,所以我对科研很熟悉,也很喜欢。我觉得与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很舒服,他们有天马行空的思想,非常有意思。”——周涛。

  周涛对科学的热爱近乎到了痴迷、癫狂的状态。周涛强调,企业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到支撑性、工具性作用,而做企业仅仅是为了验证他所研发的产品对社会有价值、对人类有意义。做企业不是他人生的最终目的,他还是更喜欢做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

关于“神童”:

  懂得世界运行的规则比天赋更重要!

  天还下着小雨,却挡不住数据猿记者要去采访周涛老师的热情。见到周老师后,记者紧绷的心却缓和了下来。讲真,周老师为人很nice,抛开明星科学家的光环,周老师更像是一个热情、直率的邻家大男孩。简短寒暄过后,我们便切入正题,开始回忆他传奇式的人生经历。

  周涛自幼就喜欢琢磨各种有趣的东西,从小就被称为“神童”。3岁学会打麻将,6岁自学完小学4年的课程。15岁考入成都七中理科班,因物理竞赛和计算机竞赛成绩优异被中国科技大学零零班录取。

  中国有句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周涛现在的成功是否与年少时的“神童”经历有关呢?周涛直言,“有关系,但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很多情况下,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十年前经历的人和事,都是可以串起来的。比如,我们读了很多书,可能刚开始不觉得有多大作用,但其实无形之中已经让我们提高很多。当你成功以后,回想过去,发现有很多事情对你帮助很大,但当时你自己没发现。”

  周涛称,在人一生的成长中,除了极其少见的职业可能需要天赋,大部分人的成长与自身的天赋关系不大。他不认为早期的“神童”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有决定性作用。

  “小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懂得世界的逻辑与因果关系,让他知道世界内部运作的规律。我们要让小孩了解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让他帮助弱小的人,不欺负其他人。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周涛表示,中国的价值观很主流,每个人都按部就班的上学、工作,但国外很多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不同的发展频率,所以他们与众不同,能力又很强。他还建议大家,人要在务实与务虚之间、在兴趣与志趣当中找到平衡,不要把自己的思想限制在固定的轨道上,也不要总生活在别人的评价中。

  说到这,记者想起有一篇报道中,这样介绍周涛老师:

  周涛上学时是个“逃课大王”,连授课老师都不认识他。但他不上课并不是因为偷懒,而是他觉得听课浪费时间,因为他已经提前学会了老师讲的课程。周涛喜欢读各种书籍,金庸的《神雕侠侣》至少看了10遍,中国现当代的几乎每位作家他都了如指掌;他还喜欢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体育运动;围棋、象棋也是高手。

  可能正是由于“不务正业”的作风,才造就了如今内心无比丰富、充满人格魅力的周涛,而不只是依靠先天“神童”、“天才”般的智商。

关于科研:

  不疯魔不成活,终获科技大奖!

  是不是要问,周涛这么爱玩,他如何做科研工作者呢?学校大部分的课程,周涛都是自学,而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参加学科竞赛或者搞自己的学术研究。

  周涛17岁考上中国科技大学以后,在大三时就开始发表论文,其他同学都还在为发表第一篇论文而努力的时候,周涛已经发表了20多篇高水平论文。至今他已经发表了300余篇论文,其中有40余篇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美国科学院刊》等世界核心期刊中的主流媒体上。而且他发表的论文已经被引用过上千次,有的还被美国科学院院士引用。

  周涛在大学期间自学完成研究生所有课程以后,被保送到瑞士弗里堡大学物理系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科学、信息物理、人类动力学、群集动力学,经常在实验室熬夜苦干。周涛称,尽管其所研究的领域有很大挑战,但想到有一天中国人也能成为这些领域的开拓者时,他就斗志昂扬。

  除了在众多有影响力的媒体发表论文以外,周涛还翻译了畅销书《大数据时代》,并自己著书《为数据而生》。都说卓越的科学家都是不疯魔不成活的人,周涛大概就属于这种人,从上学到做老师,一直都在以极致的态度做科学研究事业。

  “我所有的空闲时间都在读书,上厕所的时候读书,洗衣服的时候读书,洗澡的时候也在读书……”周涛还经常在学校实验室熬夜做数据研究工作,甚至连续好几天都睡在实验室,偶尔回家仅仅是为取换洗衣服。

  周涛告诉记者,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哪怕他没有过人的天赋和超高的智商,只要他肯努力学习,总是能取得一些成绩。目前,周涛在大数据挖掘与分析领域,特别是网络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方面做出了系统性的贡献,其创新成果解决了重大科学问题。

  “2007年以前,我主要研究非线性动力学;2007-2016年主要做大规模网络的信息挖掘,比如从新浪微博、facebook等大规模网络中找出其最有影响力的节点,这就可以让信息传的更快,或者让谣言传的更慢;另外,我们还做个性化推荐系统,比如,为用户推荐一首歌、一本书等。”

  艰苦的付出与极致的工作态度终于迎来了回报,周涛取得众多科技大奖。

  2015年,周涛荣获央视“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殊荣,与其同获此殊荣的还有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央视颁奖词为:他27岁成为电子科大正教授,论文引用过千次,是中国青年科技奖最年轻的获奖者。以网络挖掘核心技术为基础,他白手起家,创立了成都数之联公司,2年公司市值20亿左右。

关于企业:

  布局大数据生态圈,总理都为我们点赞!

  除了有严谨的科研精神以外,周涛还颇有商业头脑。他以大数据为依托,创办并投资了20多家大数据企业,布局整个大数据生态圈。2012年,周涛创办成都数之联,致力于为政府、企业和机构提供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挖掘和应用为一体的大数据价值发现全产业链服务。

  在数之联产品研发的高投入下,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平台产品和服务,包括:数之联大数据基础管理平台、iCloudUnion大数据价值发现与创新平台、xDataInsight商业智能平台、电商数据服务平台、社交舆情服务平台以及图像搜索平台等。

  周涛称,数之联与很多行业结合,为其提供大数据解决方案。在其众多产品中,他认为数之联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是iCloudUnion大数据价值发现与创新平台。iCloudUnion通过开放数据挖掘能力,降低传统企业将数据转化为价值的门槛,对传统企业进行大数据赋能。

  “很多企业有数据、有想法,但没有数据挖掘能力。iCloudUnion平台有150种算法,我们利用它把数据挖掘的能力开放出去,给很多企业做编程,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原来需要两三周才能完成的事情。”周涛对iCloudUnion非常有信心。

  数之联自成立以来,先后荣获四川省创新创业团队、成都市创新创业团队等多项殊荣。实现集团化管理的同时,公司市值也已超过20亿人民币。

  除了数之联以外,周涛在医疗大数据领域也有涉足,其所做的医疗大数据公司数联易康,覆盖六千多万人口、十亿多医保结算数据,目前公司有七万多台医疗设备,预计到明年将会达到两百多万台,价值两三千亿人民币。

  “我们会利用大数据技术,预测它下个月是否会出故障。一方面,我们可以帮助医院管理医疗设备,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做大规模的融资租赁服务,然后可以做保险,还可以做配件和维修。”

  此外,周涛还创办了企业征信公司数联铭品、数据交易公司国信优易,投资了数据堂;成立大数据产业基金;成立的DataCastle数据科学竞赛平台上,聚集百万数据科学家,并为其普及数据科学文化。“今年总理来考察的就是国信优易公司”,周涛自豪的表示。

  目前,周涛从工业、农业、人力资源、医疗等十个垂直行业发力,共创办及投资了20多家企业,初步完成在大数据生态圈的整体布局。

  利用大数据解决行业痛点才是硬道理!

  可见,周涛不仅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众多成果,在商业战场上也做出了一定成绩。而在很多人印象中,科研工作者就是整天闷在实验室搞研究的“书呆子”,周涛是如何在险恶的商业战场中取得成功的呢?

  周涛称,一个大的企业要运作起来,靠的是科学的制度、经济化的管理。而且做任何新产品都不能盲目,必须要深入研究市场,才能获得成功。

  “企业家经常追逐极其险恶的环境,为人所不敢为,这正好与科学家相反,科学家很踏实。企业中最核心的人物是很难被描摹的,比如你学马云、马化腾都学不像,往往试图去描摹一个企业灵魂人物的创业者都会失败。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的企业,学习他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

  长期身处大数据研究行业,让周涛对大数据有了深刻的认识,但也产生了一些对行业现状的不满。“大数据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大家没有真正用心去做数据科学、数据工程研究。总体来说是虚名在外,大家都停留在数据商务智能的阶段。如果没有好的数据科研成果,就无法真正改变社会经济,这就很难向学术界或社会证明大数据是有用的。”

  另外,周涛表示,目前“大数据”这个词的热度远远超过了其对产业和科学真正的贡献。他认为,大数据企业有了人才、数据和技术之后,商业模式的创新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现在很多大数据公司思路都走反了,只有商业模式创新,并没有解决行业痛点,也没有壁垒,这样公司很容易出现问题。

  “另外,很多大数据企业对行业还没有很深刻的理解时,会把有价值的数据保留起来,只用数据解决自己的问题,不对外开放数据,这就限制了行业整体的发展。比如对于卖服装的网店店主来说,如果想通过其所卖的几千件衣服分析中国夏季流行的服装是不可能的事,只有整合全网的电商数据才能全面分析出夏季流行的服装。”

  很多时候,我们要针对很多行业进行数据分析,所以就要打破鸿沟,提高数据流转程度,让数据真正流通起来。——周涛

  关于大数据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周涛告诉数据猿记者,他认为大数据金融和大数据医疗领域会是最大的风口,另外,针对传统行业的核心问题做出解决方案也非常重要。比如,对于制造业来说,用大数据提高其产品的性能、降低故障率就是为其解决了核心问题。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核心问题,比如我们为五粮液搭建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分析在什么温度、湿度下加水最适宜,为他们提升了一级酒产量的酿造能力,这就是解决企业生产最核心的问题。如果多有一些这种例子,大数据企业发展机会就很大。”

关于教育:

  我的使命是创造与传播知识!

  上文已经提到过,周涛除了做科研、做企业之外,还是一名老师。2010年,年仅27岁的周涛被电子科技大学聘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正教授。

  即便公务繁忙,身兼数职,但周涛的工作分配井井有序。“我的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CEO,我主要约见国家各部委领导,帮助企业整合重大资源。其次是为企业做宣传、做投融资并购。公司具体的人事、财务、产品、技术管理方面,不需要我直接去管,所以也节省了一些时间,可以去做科研和教育。”

  关于教育,周老师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但也有很多无奈。“现在的老师不喜欢种银杏树,因为没有人喜欢在自己逝世的时候还看不见一树的灿烂,因此更多的人转而种下了牵牛花。或许,我的年龄是个优势,我愿意现在就种下教育研究的银杏小苗,为它浇水,期待50年后的茂叶参天。”

  周涛认为,中国的教育处于很尴尬的程度,首先,大部分人没有学会如何去面对失败,面对巨大的痛苦、挫折。但创业是个考验人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创业失败对大学生来说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大学生能从中学到很多人生经验,这样的人生才有力量。

  另外,周涛还建议大家要学会放慢节奏,不要陷入一城一池的得失中,眼光要放长远。他还以自己做企业举例,“我去谈客户时,可能谈两个小时就会为企业创造上百万利润,但你没看到的是,在这两个小时背后,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读很多书,才懂得了很多知识。”

  而对于其所处的数据教育领域,周涛表示,大数据行业人才缺口非常大,这就需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特别是对懂得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人才的培养。而且还要让人才渗入到学科建设中,周涛现在就在做数据科学、数据工程学科,主抓统计学和机器学习两个领域。

  从2012年创业到现在,周涛白手起家,创办的公司总市值达上百亿。然而周涛并不在意这些。

  “在人的一生当中,没有什么事是非要抓紧时间去做的,而我的人生愿景就是要引领下一个时代,给下一代人带来更多东西。给下一代人带来很多东西与商业上的成功是不一样的。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而在这些转瞬即逝的机会背后,我们要告诉下一代人。我的使命就是创造与传播知识,本质还是科学与教育的问题,与企业无关。”

  在整个的采访过程中,周涛的言语之间都透露着浓郁的人文关怀。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具有纯粹理想主义与教育情怀的老师,在商业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关于未来:

  社会问题是我一直关注的事情

  谈到未来发展规划时,记者发现,这个丰富的科学家、企业家、教育家还有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未来,我们会通过海量数据解决经济社会的问题。比如,理解分析经济泡沫的周期有多长、经济风险到来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会通过企业招聘、股权关系、税收、航空、铁路、公路等数据分析各地区的土地建设情况、人流与交通的情况,基于数据分析,判断此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如何,比如其经济是否会走下坡路、是否有巨大风险等问题。”

  另外,周涛还希望能够通过大数据去解决社会教育问题,研究教育这件事情本身是能够让社会阶层更好的流通,还是会使资源分配差距更大。“因为有钱人有更多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可以参加各种比赛,进入更好的学校学习,而农村人所处的教育环境相对差些。”

  周涛坦言,这么多年以来,农村学生进入名校的比例一直在下降。他想要分析不同家庭情况的父母收入情况以及职业类型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产生哪些具体影响。除此以外,少数民族、老年人、同性恋等弱势群体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也是他所关注的。

  “我明显感觉到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比如,80年代的大学非常神圣,是很崇高的象牙塔,学生也有学习的热情。可到了90后这一代,学校变得不再神圣,老师也从没想过要把孩子塑造、培养成什么样子。我觉得这是大学的精神损失,我们可以用科学研究、数据分析解决部分问题。”

  周涛告诉记者,他们实验室研究的主线就是大数据。他们也会研究宗教、文化、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内容,还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对数据科学的兴趣,用科研成果真正去解决社会问题。

  周涛还酷爱写作。据他说,未来还会花更多时间在写作上面,提炼一些能够触动他的东西。比如,民主自由和平等之间的关系,中国应该选择什么路,又适合什么路;中华民族生存了几千年,应该继承哪些精神;如何解决男女不平等问题、解决老年人逐渐被社会所遗弃问题;以及中国在快速发展的时候,人类能够为下一代留下什么等等,都是他比较关注的问题。

  最后,谈到人生观问题时,记者竟然在周涛身上看到了当下浮躁社会难得的朴素价值观。“人的一生要有底线,有些东西不能丢,我们要去坚守。比如,你若让我狐言媚上,非要求着领导做事,我办不到,而且我也不喜欢走后门。我觉得人只要把握住了底线,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不可怕,所以我也从来不焦虑企业的成败与否。”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