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云基地,投了近80家公司,“云先生”倡导反馈经济

2016-07-08 09:07 来源:涂子沛频道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原始社会,人类在湖泊旁边生活。后来,村落兴起,每家有了水井。再后来,城市出现,每家就不需要水井了,而是用自来水。而云,也将成为“自来水”。

  如果没有改行,53岁的田溯宁可能还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土地上,研究一种当地特有的草类。而中国的互联网史,可能是另一种写法。

从“中国Internet主建筑师”到“云先生”

  1985年,从辽宁大学生物系毕业后,田溯宁进入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习生态学。1988年,他又赴美国德州理工大学学习并获自然资源管理博士学位。

  从生物到互联网,他的观念在美国发生了变化。“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可预见到的研究粮农草,一辈子在德州生存的前景让我非常难受。”田溯宁在一本名为《海归者说》的书中写道。

  但在美期间,田溯宁接触了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并思考着将“把@带回老家”。1993年,他放弃本行,与丁健等留学生创办亚信。

  1995年,田溯宁带着亚信和互联网核心技术移师国内。亚信先后承建了近百个网络工程,田溯宁也被誉为“中国Internet主建筑师”。之后,亚信更是成为纳斯达克上市的第一家中国高科技企业。目前,他担任拥有1.4万员工的亚信集团的董事长,开启了主打电信软件及服务、大数据、网络安全、产业互联网、国际产品与服务的的亚信2.0时代。

  1999年,他被中国网通聘为总裁,成为了国内电信业首个空降的“国际经理人”。

  2006年,田溯宁辞任网通CEO,成立宽带资本基金,专注于电信、互联网、媒体与科技产业的股权投资,目前已经投资了Airbnb、车来了、青藤云安全等近80家企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相关企业。2010年,田溯宁又成为了云基地的创始人。

  “云计算成为我最想做的事。”田溯宁坦言。由于在中国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的努力,他被称为“云先生”。

田氏“云图”:全国布局5个云基地

  何为“云”?田溯宁认为,网络就是一个超级大规模的计算机,它就像云一样无处不在,我们随时在上面存储资源。后台有一个无所不在、巨大的存储力量,像我们的大脑一样帮助我们记忆。

  对于这朵“云”,田溯宁这样生动描述:原始社会时,人类在湖泊旁边生活,他们离不开水源。后来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村落兴起,每家有了水井,这就像现在的计算机,每人都有一台。再后来,社会发展到城市出现,每家就不需要水井了,而是用自来水,这就相当于网络,云就是“自来水”。未来,每个人将不需要个人计算机,只要打开屏幕,计算的源头就开启了。

  在田溯宁看来,云计算扩大了服务的定义,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计算资源管理思路,一种信息技术的系统工程理念和一次信息社会的工业化革命。而大数据其实就是云计算这枚硬币的反面。

  “IT的土地在动摇,我们正与IBM、Oracle、SAP、VMware、EMC等国际巨头竞争。”他指出,在“现代历史上的历次技术革命,中国均是学习者;而在这次云计算与大数据的新变革中,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最小,在很多领域甚至还有着创新与领先的可能。”

  为了实现自己的“云图”,在2010年创建北京亦庄云基地之后,田溯宁又将云基地产业布局拓展到北京中关村、上海杨浦、深圳盐田港、宁夏中卫,逐步打造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及产业互联网企业群落。

反馈经济:企业成“客户运营商”

  脊椎病的形成与我们的坐姿有关,但我们常意识不到坐姿有问题。3个斯坦福的大学生于是针对脊椎病的防治创立了一个公司。他们做了一个可实时监测坐姿的传感器放在皮带上,并通过移动网络传输到“云中心”去。

  “云中心”的服务器不断积累数据,通过经验数据的比较分析,评估坐姿并计算出多长时间需要调整,然后将调整信号发到手机。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将坐姿状态数据直接发给好友。朋友们也穿戴这样的设备,通过社交网络,大家知道彼此的状态,进行分享、反馈和纠正。

  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可以帮助纠正或调整某个行为。田溯宁认为,这个小例子由小见大,这几种看似分离的要素合到一起之后,会出现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反馈经济。

  顾名思义,“反馈经济”的特征是能把从移动设备获知的各种数据实时地传输到“云”,再通过大数据分析计算,反馈到终端或其他设备上。目前,这种模式已初露端倪。

  他认为,如果制造业具备了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终端的能力,制造业会回到产业链价值的中心,“你拥有的客户,会成为未来的主人,在反馈经济闭环的过程当中,整个经济会更加合理,更加节约,真正做到弹性制造、爱心制造”。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