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郑祥:深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与探索

2018-12-07 10:26 来源:国脉互联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11月28-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和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18智慧中国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以"数据赋能 智慧中国"为主题,共有来自全国部委、省、市、区县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大数据主管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主流媒体千余人参会。

  本文系深圳市经济贸易与信息化委员会处长李郑祥12月28日下午在"2018智慧中国年会"分论坛二--"数字经济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研讨会"上的演讲,内容通过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image.png

【深圳市经济贸易与信息化委员会处长 李郑祥】

  ---------------------------以下由精编人员提供------------------------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嘉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大会,学到了很多很好的嘉宾的智慧,所以,特别感谢社科院、国脉和各位领导,在这里也把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的情况给大家做一个汇报。

  深圳市市委、市政府历来是都非常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议,尤其是智慧城市建设,在十二五规划中已经写到市政府的全市重要规划中。深圳市智慧城市和信息化建设得到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参加多项试点城市的建设任务,2006年国家信息化办公室给了深圳建设全国首个电子政务综合试点城市的任务;2013年发改委给了深圳一个建设首个国家信息资源共享范市的任务,这也是国家给深圳的一个重要肯定。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从14年开始发布的信息社会指数报告来看,深圳市的信息社会指数一直是超过了0.8。根据信息消费指数的分析,深圳进入了信息社会的中期阶段,包括北上广这些信息发达城市都在这个行列了。

  深圳市的信息化包括电子政务、顶层设计。2014年我们正式发布了深圳市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要求全市一体化:各区县、局信息化建设必须按照一体化的建设架构来进行建设。几年过去了,我们认为这个架构基本上还是合理的。我们要求全市通用的基础设必须有市政府统一建设,各个单位的重点是放在自己的业务系统建设上,真正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说一直实践的比较先进。从我们电子政务的集约化建设情况来看,我们完成了统一的网络,统一的平台,统一的数据基础库等等这个统一建设任务,该项工作已在深圳市持续多年。

  2012年,我们提出了建设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如今已经初步建成了深圳市的信息工程体系。这个体系主要有五大过程,一个就是我们的基础库和各类业务库,叫信息资源的这一块。第二个就是我们共享平台,这里包括一个目录体系和监管体系,这个是按照国家标准来建设。这个体系是2007年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这个体系支撑了差不多70多个单位,200多个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转。另外这个体系还非常重要的有两个功能,一个是信息共享的绩效考核,这个绩效考核不是说我们会对各个单位做绩效,而是作为一个单独的指标纳入到了市政府的绩效考核。因为大家都知道绩效考核目前对市政府、对各个部门激励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各个单位的一把手非常重视这个绩效管理,而且也跟公务员的绩效奖直接挂钩。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共享的各项政策、制度。政策制度不仅仅包括我们在2006年就发布了的信息共享的管理办法,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求各个单位要对各单位现有的管理制度、办事制度进行调整,对不符合信息共享要求的一定要做修改,我们会对每个单位的办事指南进行核对,发现有不做修改、不符合我们信息共享要求的,我们就在绩效里扣它5分。多年来我们相继出台了《深圳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深圳市政府公众网站管理暂行办法》、《深圳市电子政务"十三五"规划》、《深圳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等相关制度和管理规定。目前,也仍有一些规定还在编制之中。在这里我想特别汇报一下绩效考核,我们从2012年开始就选出了8个最常用的证照,这些证照全部实现了电子化,创建了共享平台项目,明确要求各个单位不允许再要求服务对象提交这8个证照原件。2013年我们又发展到了16个证照电子化,实现共享,这是我们跟各单位协商后他们提供的,同时绝对不允许要求服务对象到处开证明。2014年开始,我们要求凡是共享平台能够提供的各种证照、各种原件,各个单位一律不准再要求办事人进行提交,我们请一帮人一项一项的查,发现有问题的就要求整改,限期一到五个工作日,五个工作日整改不了的我们就进行一定的处罚。从2017年开始,我们把数据开放放到了执行清单中。数据开放目前还没有上位的法规,也没有脱敏的相关的标准,这种情况下,我们想了一些办法,采用了一个土办法,对照北上广深等,包括贵州这些城市开放的数据,要求我们深圳市对应的单位也必须开放,不开放就扣分,当然我们也对开放的数据做一个权限。信息共享方面,我们还做了一个工作创新,就是我们认为共享的目的不是为了共享而共享,共享的目的还是为了促进各项业务工作的改革创新,所以我们通过共享来推动各单位实现主动服务、全省通办,这个已经推了很多年。

  多年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推进也取得了一定的结果。我们把各个单位,凡是与人有关的单位像教育局、社保局、税务局等等凡是采集到人的信息都会汇集到一起,对所有信息都会进行比对。公安局主要掌握的是部级人口,由于人口流动,无法全面掌握所有数据,但由于数据汇集和比对工作的进行,因此我们得到了一个实有人口接口的数值。我们利用信息共享来解决新生入学到处开证明的问题,原本要到五六个单位开证明,整个办理流程下来差不多20多天,现在基本实现家长只要上交证明复印件到学校,孩子即可入学。信息的共享和核对,就可以查出学生是否符合入学条件。

  跟大家分享几个我们主动服务案例。过去,老人优待证是要本人亲自申请,而现在我们民政局通过数据分析自动查到符合条件的老人,通过社区工作站直接将优待证交到老人受理。《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准则》中要求,1.5到2万人中就需要配备一个社区健康中心,我们根据人口分布,确定了需要新增社康中心的社区,从而进行规划建设。

  在城市运行管理方面,过去那种事后处置的应急管理模式已经落后,无法有效应对问题。现在我们提倡要攻占结合,各部门必须要参与到纯粹的管理工作中,才能全面掌握全市情况,才能累计全市的数据,突发事件时,才能有效应对。目前,我们大概有五六个区已经建成区级的智慧城区管控中心,将来我们要实现市区联动,部门全市协同。

  一些单位也积极探索,并颇见成效。比如公安,去年数字中国大会上,我们公安局局长特别介绍了通过信息化,通过科技强警的手段,深圳市实现了治安数据下降25%,可以说深圳是我们全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在深圳可以看到很多人半夜都在街道上走来走去。另外就是纳税服务,我们原来地税局有七十多个人来入税,人盯人,人盯企业。一个人管几百家、上千家企业,盯着他们有没有偷税漏税。现在中国大数据分析技术引入,七十多个人全部撤销,根本不需要人工了。今天上午提到的深圳市已经有四十多个事项实现"秒批",通过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把时间压缩到了90天以内等等。

  第一、一把手高度重视。深圳市首个建成的区级智慧城市管控中心是宝安区,保安书记亲自抓、亲自指挥。宝安的建设是非常典型的,效果非常明显,因此我再次向发改委、国脉推荐保安市建设模式和经验。我们也分析了一些好的单位和好的区域建设经验,我们觉得第一就是一把手高度重视;

  第二、以服务对象为核心,而不是只考虑自身的业务需要;

  第三、要注重顶层设计,按照一体化的架构进行建设;

  第四、备注重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改造分析。我们在2015年发布的信息共享管理办法,大家可以在网上看一下,是我组织起草的,里面没有多少基础,比较多的就是强调业务分析;

  第五、重视新技术的应用,从整个社会、国家对智慧城市工作的要求来看,我觉得我们还存在很多问题,今天很多专家也做了很多分析,很多问题现在也都真实存在。

  上面说到深圳市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的中级阶段,但我个人认为其实还没有全面进入中级阶段。比如说很多政府当前的管理方式其实并不是很适合当前信息社会的要求。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市民其实也还不知道这些新的服务。我们的工作方式、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一些配套法律法规其实还没有进行变化。度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技术和业务的融合还不够,十二五规划中说已经进入了业务和技术深度融合的阶段,但经历了十二五之后,我们认为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问题还是很尖锐。另外一个就是我们业务人员对新技术尤其是最典型的大数据反应不敏感,也不能很好掌握,不会用甚至不愿意用。但也有好的案例,比如地税局,参加过一次地税局论文答辩,参加答辩的全部是和业务相关的业务部门,所有业务部门都在讲如何用大数据,如何用大数据改进他的业务。我们也给他们推荐了深圳市的两个典型,机关要看税务局,区情况就要看宝安区。

  关于下一步计划。2015年中央网信办给深圳提出"打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的要求,深圳市委书记、市长非常重视该任务。市长提出了一个倡议得到了共鸣,成立了市长挂帅的领导小组。今年,我们专门制定了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方案,在制定方案后对我们的总体发展阶段进行了一个分析。我认为搞得清楚、看得清楚我们到底处于哪个阶段时很重要的。国家信息中心的中国信息发展报告表明,像北上广、深圳都已经处于0.8-0.9的阶段了。当然,我们认为的中级阶段,当然和伦敦、纽约等先进城市没法比,他们已经是在0.9以上。而智慧城市还有1.0、2.0、3.0阶段,所以智慧城市建设任重道远。

  今年七月,我们全新发布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和建设目标,该方案特别经过了市政府常务会议审查和市常委的审查。该方案中,我们提出了六个发展目标。

       第一、一图全面感知。国家领导人也反复强调要建成全面感知,我们认为深圳面积不大,现代化程度高,应该具备建成一个全面感知城市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梳理了六大类39个主体的感知类相关数据,目前体系不够完善,树立工作仍需继续。

       第二、一键可知全局。市领导的调研中,我们也提出了要在一个系统中调出全面反映全市情况的信息。但目前数据虽然有,整合工作还未全面完成,大数据中心正在进行此项工作。

       第三、一体运行联动。要形成全市的指挥部,上下联动,上下协同。部队随行指挥,指挥官在哪,哪里就是最高指挥中心。

       第四、一号走遍深圳。我们提出"身份证+生物识别"的模式,个人通过"身份证+生物识别"、企业通过"社会信用代码+数字证书"即可办理各类公共服务事项。

       第五、一屏智享生活。这个做起来比较简单,就是把所有的服务集中到一起,市民通过手机等终端即可享受高品质生活。

       第六、一站创新创业。主要指的是数据开放,发挥数据潜在的价值。前三个"一"是一个有机整体,互相支撑,最终要实现的是精细化管理最后三个"一"其实有着一定的联系,主要是针对服务对象做数据的开放,希望通过数据的开放由社会的力量来为市民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服务。

注:获取更多会议信息及嘉宾演讲资料,欢迎登录“2018智慧中国年会官网”。

  现场照片直播分享:


标签:

责任编辑:haobo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