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 | 《山东省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17—2025年)》发布 加快建立省级政务大数据平台(全文)

2018-01-16 15:46 来源: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

《山东省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17—2025年)》的通知

鲁发改服务〔2017〕1553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山东省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17—202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7年12月27日

山东省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17-2025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精神,进一步优化我省服务供给结构,增强服务业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加快推动我省迈向服务经济新时代,制定本行动纲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山东优势,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推动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互促互进,培育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立足创新,大力促进服务业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我省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及服务业不同领域之间的深度融合,构建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引领全省经济发展。

  2.市场主导、优质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扩大服务供给,提升服务品质,全方位提供满足人民需要的服务产品。健全服务质量治理和促进体系,打造以标准、质量、品牌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3.重点突破、特色发展。立足省情,抓住关键,大力推动我省服务业重点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集群、集聚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4.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打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以深化改革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扩大服务领域开放,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广泛深入参与国际服务业分工合作,在开放竞争中拓展空间、提升水平,增强我省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年均增长10%左右。服务业有效供给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展,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新消费在引领供给侧改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服务业发展环境全面优化,统一开放、公平竞争、创新激励的市场环境加快形成;质量效益显著改善,服务可及性、便利性明显提高;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产业融合持续深化,新服务模式和业态蓬勃发展;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和知名品牌。

  二、创新引领,培育服务业发展新动能

  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激发服务业创新发展活力,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全面提升服务业创新发展水平。

  (一)以新技术为支撑,推进产业智慧化。适应服务业创新发展需要,不断应用新技术,提升服务业科技水平,推动技术工艺创新与广泛深度应用,实现传统服务业提质效。

  1.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支持企业建立服务业创新中心、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研发团队建设。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结合新机制,开展关键共性技术联合开发和推广应用。支持建立多层次、开放型技术交易市场和转化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支持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面向市场提高研发服务能力,创建专业特色服务平台。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围绕信息、生物、检验检测等重点领域基础和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创新研发、产业化及应用示范。(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

  2.加快服务业工艺创新。适应服务多元化、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发展要求,鼓励服务业企业设立工艺设计创新中心、企业设计中心,加强对新工艺的研发应用,提升设计水平,优化服务流程。鼓励挖掘、保护、传承、发展传统技艺,利用新技术开发现代工艺、更好弘扬传统工艺。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支持高技能人才多元化研修平台和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建设,保护一批传统工艺工匠,培养一批具有精湛技艺技能的高技能人才。(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

  3.深入推进服务业信息化。鼓励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服务业。加快政务信息系统资源整合,建立省级政务大数据平台,推进政府信息等数据资源开放共享。设立省级大数据交易机构,促进数据的交易流通。实施大数据重大工程,加快大数据产品、解决方案在重点行业领域的应用。积极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支持企业突破人工智能、智能感知等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发展面向下一代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消费的智能可穿戴、智慧家庭、智能车载终端等服务,面向特定需求的定制终端服务。(责任单位: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

  (二)以新产业为示范,推进智慧产业化。坚持包容创新、鼓励探索、积极培育的发展导向,促进各种形式的商业模式、产业形态创新应用,实现新兴服务业提规模。

  1.鼓励平台经济发展。鼓励发展信息咨询、科技金融、商品交易、物流运输等重点领域专业特色平台,培育发展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的平台企业,带动和整合上下游产业,实现融合创新发展。开展大企业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重点培育一批服务模式创新、市场化水平高、自我发展能力强、服务成效显著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金融办)

  2.加快信息经济发展。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依托宽带光纤、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慧、技术、创意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展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量子通信、北斗导航、创意设计等信息服务产业,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及时研究出台相关领域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积极开展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的百亿千亿级信息服务经济领军企业。(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有关部门)

  3.支持分享经济发展。优化分享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支持交通出行、房屋住宿、专业技能、生活服务等领域分享经济发展。实施“企业上云”计划,加强云计算产业链合作和生态体系建设,引导企业依托现有生产能力、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发展分享经济。完善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平台建设,整合全省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形成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长效机制。(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法制办)

  4.促进体验经济发展。鼓励企业挖掘生产、制造、流通各环节的体验价值,利用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创新体验模式,发展线上线下新型体验服务。支持虚拟现实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探索开展在生产制造、休闲娱乐、旅游购物、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引导产业向“产品+服务”转型升级。加强体验场所设施的质量和安全监管。(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旅游发展委、省卫生计生委、省质监局)

  (三)以新业态新模式为带动,推进跨界融合化。推进服务业与相关产业在更广领域、更深程度的融合,强化服务业对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全产业链支撑作用,实现跨界融合提潜能。

  1.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加快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农业“新六产”,打造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循环型新业态,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支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施乡村旅游创业创新创客工程,发展休闲农业、休闲渔业、森林旅游和乡村旅游。深入推进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推广“互联网+农业科技综合服务”模式,支持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开展农村电商示范县创建,发展一批特色电商镇、电商村。大力推动农产品上行计划,加快培育一批农产品电商平台企业和农村电商服务企业。(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农业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供销社、省旅游发展委)

  2.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支持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服务企业向制造环节延伸。实施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促进制造企业向创意孵化、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产业链两端延伸,提升制造产业价值链。开展总集成总承包试点示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完善山东工业云平台功能,提高制造智能化水平。鼓励服务企业开展批量定制服务,支持服务企业利用信息、营销渠道、创意等优势,向制造环节拓展业务范围。积极搭建服务制造融合平台,支持打造电子商务集聚区。开展工业电子商务试点示范,支持制造业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企业建设一批工业电子商务平台。(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

  3.服务业内部融合。支持服务企业拓展经营领域,加快业态和模式创新,构建产业生态圈。顺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趋势,支持文化、旅游、物流、养老等服务业跨界融合发展。推广应用现代流通技术和设施设备,培育服务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支持服务业集群集聚发展,推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培育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推动优势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整合经营,发展一批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大型企业集团或产业联盟。(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旅游发展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文化厅)

  (四)注重提升新品牌,推进品牌高端化。创新服务质量管理,加快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规范、行业自律、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积极推进服务业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名牌行业、名牌区域建设,实现品牌高端提价值。

  1.健全服务业质量治理体系。强化企业责任意识,引导企业加强质量控制,建立质量自我评估与公开承诺制度,主动发布质量标准、质量状况报告。推行质量责任首负承诺,支持企业提高质量监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质量追溯能力。鼓励推广服务质量保险,逐步建立质量保证金制度。提升政府监管和执法水平,加大随机抽查和质量监督检查力度。继续开展服务质量满意度提升、服务质量标杆引领和服务质量检测能力提升行动。充分发挥“12305”“12315”等消费者质量投诉举报渠道作用,推广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制度,鼓励第三方服务质量调查。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质量自律,发布行业服务质量和安全报告。(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安监局)

  2.提高服务标准化水平。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实施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山东标准”建设,继续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支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利技术向标准转化。鼓励企业自主制定企业标准,推出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服务业标准单位。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将服务业领域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先进服务模式写入标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广泛开展国际认证,推动国际国内标准接轨,提高服务领域标准化水平。开展服务标准化提升行动,建立健全服务认证制度体系,推动与国际知名认证互认,推动更多优势品牌占领市场。(责任单位:省质监局、省发展改革委)

  3.培育服务业知名品牌。鼓励服务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培育质量高、效益高、诚信度高、美誉度高、关联度高的知名品牌。在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试点开展质量标杆、品牌培育示范活动,发挥试点先行、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品牌价值提升行动,鼓励中小服务企业品牌孵化建设。支持具有文化、民族、地域特色的服务品牌创建区域性知名品牌,支持大型服务企业培育形成一批精品服务项目和服务品牌。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品牌培育和保护方面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市场主导、顾客满意、行业自律、政府监督的品牌评价、发布机制。完善品牌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三位一体的品牌保护体系,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责任单位: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知识产权局、省法制办)

  三、转型升级,优化服务供给结构

  聚焦我省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发展短板,按照“敲开核桃、一业一策”的要求,加快实施23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实施方案,通过比标对标,找准差距和发展目标,扩大服务产品供给,优化供给结构,满足大众化、多样化、差异化消费需求。

  (一)做大做强生产服务业。以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促进生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培强做大生产服务业,全面提升产业体系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1.信息服务。创新发展并积极应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基础软件等战略新兴技术。大力推进量子通信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落户山东,支持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的“智慧山东”等建设。编制自主可控软件技术产品推荐目录,加快信息安全、信息消费领域信息系统国产化替代进程。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龙头带动作用的大型骨干企业,建设高水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兴聚集区,培育认定一批省级大数据聚集区、软件产业园区和软件工程技术中心。推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由单纯提供产品向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和信息服务转变,加强我省企业与国内优势基础软硬件厂商的横向联合,集中力量攻关云计算关键技术,加快综合性行业解决方案的产品开发和创新力度。(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

  2.科创服务。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强化创新研发平台、创新服务平台、创新孵化平台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发展工业设计、研究开发、创业孵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科技咨询等服务,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强对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创新创业的服务,增强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支持建立数字海洋平台,开展海洋生物和海洋药物的安全评价、临床试验设计等技术研发服务,为海洋产业提供特色技术服务。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和中介服务体系,支持专利运营和产业化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山东省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快代理、法律服务等传统服务转型。(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省知识产权局)

  3.金融服务。发展高效安全、绿色普惠、开放创新的现代金融服务业,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加强对产业转型和创新创业的金融服务,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精准扶贫等领域倾斜,推动开展股权、知识产权、应收账款、排污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探索开展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方式创新服务,积极发展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物流融资、网络融资等新型融资方式。深化金融科技创新,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科技手段,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渠道。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资产证券化。大力发展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险、健康保险等涉及社会民生的保险业务。充分发挥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融资租赁、民间融资、金融属性交易市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等地方金融组织功能作用。加强“一带一路”建设金融服务,推动跨境财富管理等对外金融业务。以贯彻落实《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为指引,创新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责任单位:省金融办、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监局、山东证监局、山东保监局、省农业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4.商务服务。积极发展检验检测认证、广告设计和代理、管理与咨询服务、市场研究等商务服务业,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快实施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会计评估和会展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商务服务机构。促进商务服务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鼓励各类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参股联营等多种形式来我省兴办商务服务企业,加快培育综合与专业性商务服务类高端智库,减少和规范服务资格许可及认定,健全商务服务业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全面提升商务服务机构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司法厅、省知识产权局)

  5.人力资源服务。大力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跨越发展。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集聚发展。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和行业领军人才,积极引进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鼓励支持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合资、合作,发展产业化、国际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快推进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鼓励发展招聘、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和管理咨询、高级人才寻访等业态,规范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代理、人才测评和技能鉴定、人力资源培训、劳务派遣等服务。(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

  6.地理信息服务。加快地理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推动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实现地理信息产业跨越发展。重点发展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推动航天航空遥感技术及应用,推进地理信息软件开发,发展地理信息装备制造,开发地图和地理信息文化产品,加强地理信息服务,加快形成产业集聚、链条完整、特色鲜明、跨界融合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新格局。(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二)构建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先进技术和信息化为支撑,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流通成本为目标,提升流通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服务水平。

  1.物流服务。加快供应链物流发展,深化物流与生产、销售、研发设计、金融等行业的对接,打造集仓储、货代、运输、交易、融资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模式。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完善城乡物流配送和快递体系,提升物流标准化、信息化、网络化、智慧化水平。大力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物流,加快培育我省电商物流龙头和品牌企业。支持物流企业走出去,加快建设海外仓储和集散转运中心。着力打造“中欧班列”山东品牌,增辟洲际直航航线,加快建设面向全国、东连日韩、西接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启动省内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打造交通枢纽型经济区,提高运输效能,降低运输成本。(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供销社)

  2.现代商贸。积极探索发展“智慧商业”,创新商贸经营管理模式,提升现代商贸整体效能。支持专业批发市场、传统批发商转型升级,建立以市场为依托,以产业为基础,集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为一体、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鼓励流通企业加强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支持连锁经营向多行业、多业态和农村延伸。加快传统商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新一代便利店等新兴业态,增强体验式服务能力。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快形成区域中心城市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市级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县级示范性农产品交易市场协调发展格局。推动餐饮企业向集约化、特色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多元化发展,为居民提供多元化健康饮食及餐饮服务。(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

  3.电子商务。培育壮大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完善支撑体系,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监督管理。支持面向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发展壮大,健全在线信用评估、电子支付、电子认证等技术服务体系,鼓励相关机构建立可信交易服务平台。整合全省供销社系统采购信息,向社有企业全面放开采购渠道。积极推进供销系统平台一体化,整合供销系统经营网络、物流配送和商业终端网点信息,培育壮大山东为农服务信息综合平台。重点培育一批电商示范基地、电商示范企业和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一批电子商务县级运营中心和村级服务站。(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供销社)

  (三)扩大社会服务有效供给。积极应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大力推广新型管理、营销和服务模式,适应生产生活需求变化,进一步完善文化教育、健康养老、家庭服务等方面的服务,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1.教育培训服务。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市场化教育培训业,推进各类培训机构向专业化、精细化、连锁化和品牌化发展。鼓励发展继续教育、职业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校外教育,创新发展技能培训、兴趣培训,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支持开发数字教育资源,发展开放式教育培训云服务。鼓励教育服务外包,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实习实训等专业化服务。(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

  2.医疗服务。加快推进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拉长预防、保健、咨询、养生等前端链条,促进医养结合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建立覆盖全体人群、全生命历程的大健康服务体系。完善社会办医政策,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打造一批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区域医疗中心。加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康复医院、护理院发展,鼓励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居民家庭延伸服务,推动医疗养老结合。扩大中医服务覆盖面和服务半径,提高中医在医疗服务中的比例和市场份额占有率。构建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诊疗新模式,发展智慧医疗,打造院内就医“一站式”服务,推动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建立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协作体系。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区域中心,探索大数据资源开发应用,鼓励精准医疗等新兴服务发展。(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3.体育服务。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兴办多种形式的健身俱乐部和健身组织。积极研究制定体育健身服务行业标准。鼓励各地以体育场馆等为载体,打造多功能的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探索建立与市场接轨的新型场馆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鼓励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休闲旅游产业,打造群众日常休闲健身基地和节假日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创建一批体育旅游小镇、体育旅游特色村、体育旅游驿站。办好山东省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会和大中小学体育联赛等综合性赛事,提高赛事影响力。发挥山东竞技体育优势,积极引进培育国际精品赛事和传统高水平赛事,创建特色品牌赛事,进一步提升体育节庆活动水平。培育发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的协会和中介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开办体质测试、健康咨询和康复理疗等各类机构。促进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体育物业、体育文学创作等新型业态发展。(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旅游发展委)

  4.养老服务。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建立以企业和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的养老服务网络。打造“孝润齐鲁·安养山东”品牌,提升居家养老、医养结合、人才培养水平,壮大产业规模。推进社区居家养老一体发展,建立满足老年人各种养老服务需求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医疗养老联合体,有效增加医疗养老设施和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机构,重点支持兴办面向失能半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鼓励规范化、专业化、连锁化经营。鼓励发展智慧养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完善养老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积极采取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责任单位:省民政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5.文化服务。发挥齐鲁文化优势,加快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精品工程,推动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鼓励企业提升服务产品文化价值,开发富有文化内涵的服务,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服务品牌。以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开展山东文化惠民消费活动,以文化消费推动供给侧调整,以企业转型带动产业升级。鼓励创建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数字出版、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网络音乐、网络文学、创意设计、绿色印刷等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影视制作、工艺美术、文化会展、出版发行印刷等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实体书店建设成为复合式文化场所。(责任单位:省文化厅、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

  (四)提高居民服务质量。适应群众对生活服务便利化的新要求,引导居民服务规范发展,全面提升服务品质和消费满意度。

  1.家政服务。加大家政服务品牌培育力度,实施公益性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实现省级服务平台和各市各类服务平台有效对接。制定全省家政服务标准化建设规划和标准体系框架,深入推进家政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支持我省家政服务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家政服务,促进中小家政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加强规范化和职业化建设,加大对家政服务人员培训的支持力度,开展家政服务业示范城市、示范企业、示范协会、示范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培训基地创建活动,逐步完善示范评价标准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切实维护经营者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质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

  2.旅游服务。创新旅游发展机制,积极实施“旅游业+”发展战略,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全面提升“好客山东”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大力发展精品旅游,扩大高质量、个性化旅游精品供给,完善旅游服务体系。重点培育邮轮游艇、自驾车房车、温泉滑雪、低空飞行、生态休闲、康体健身、旅游演艺等旅游新业态。发展现代乡村旅游,打造环城市乡村旅游休憩带。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持续举办“好客山东贺年会”,建立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研学旅行体系。开展旅游环境整治行动,完善旅游市场监管信息平台,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实施旅游培训工程,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游客文明素养。加强旅游休闲安全、紧急救援、保险支撑能力,保障旅游安全。(责任单位:省旅游发展委、省卫生计生委、省农业厅)

  3.房地产服务。强化住房居住属性,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居民的多元化住房需求,加快推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节能环保型住宅,打造新型住宅产业链。支持房地产评估和经纪、土地评估和登记代理机构专业化发展,鼓励房地产企业向综合服务商转型。鼓励社会投资兴办物业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物业服务效率,延伸服务领域,促进物业服务专业化、信息化、多元化。(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

  四、保障措施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化政策措施,创建服务业发展良好环境,激发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一)深化改革,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1.公平市场准入。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为核心,建立服务领域平等规范、公开透明的准入标准。清理规范各类前置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事项,明确确需保留事项的审批主体、要件、程序和时限,及时向社会公开,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市场体系建设,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发展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简易注销、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多证合一、电子营业执照、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等措施。(责任单位:省编办、省工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

  2.深化企事业改革。积极推进国有服务业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国有服务业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推动我省国有服务业企业与中央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国内优秀民营企业合资合作。加快分类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推进我省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新一轮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县域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的新途径,发掘培育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分配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探索建立“产业教授”和“技术特派员”岗位,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到企业指导技术创新,支持企业科研人员到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企业技术难关协同攻关,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密切合作。(责任单位:省国资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卫生计生委、省编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3.创新监管方式。顺应服务业发展新趋势,更新理念,创新方式,加快推动监管方式由按行业归属监管向功能性监管转变,由具体事项的细则式监管向事先设置安全阀及红线的触发式监管转变,由分散多头监管向综合协同监管转变,由行政主导监管向依法多元监管转变。按照服务类别制定统一的监管规则、标准和程序,并向社会公开。全面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稳步推进部门领域内综合执法和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健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做好网络安全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网络攻击犯罪活动。建立健全社会化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公众和媒体监督作用。创新新业态新模式监管方式,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的有效监管。加强对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监管。加大垄断及不正当竞争案件查处力度。(责任单位: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安监局、省公安厅、省物价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编办)

  4.营造公平普惠的政策环境。创新财税政策,积极构建有利于服务业创新发展的财税政策环境。构建银行多层次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落实支持服务业及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做好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及优惠备案。各级要落实好培育服务业载体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各级服务业引导资金、各级各类有关服务业产业基金,重点支持服务业载体建设。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服务领域,推动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多元化投资并存的现代服务业投资格局。优化金融支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通过股票、债券、私募基金等方式筹集资金。深化价格改革,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服务价格。深化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价格改革,营利性机构提供的服务实行经营者依法自主定价。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推进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并常态化公示。健全消费政策,鼓励消费金融创新。创新服务业供地方式,除房地产以外的行业用地,均可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方式使用土地,实行分期供地政策。积极盘活存量,鼓励集约用地。(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物价局、山东保监局)

  5.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法律法规建设,完善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机制,引导服务业企业和从业人员树立诚信理念、弘扬诚信美德,营造优良信用环境。着力加强服务市场诚信建设,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开展服务企业诚信承诺活动,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发展各类信用服务机构,逐步建立公共和社会信用服务机构互为补充、信用信息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相辅相成的多层次信用服务体系。支持具有较高市场公信力的第三方征信机构培育和发展。鼓励社会机构依法使用征信产品,拓展应用范围。(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直相关部门配合)

  (二)扩大开放,提升服务业国际化水平

  1.深入推进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外资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对外资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简化外资企业设立和变更管理程序,提高市场准入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在财政政策、融资服务、土地使用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实现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推动重点领域对外开放,优先放开对弥补发展短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的领域。有序推进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工业设计和创意、工程咨询、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卫生计生委、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金融办、山东银监局、山东证监局、山东保监局)

  2.打造服务业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引技引智力度,大力发展高层次外向型服务业。推动中韩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探索中韩服务业合作新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金融、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深化国际旅游合作,大力提升“好客山东”品牌在海外的美誉度,提高山东旅游产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我省与台湾、香港、澳门在服务业领域的合作,积极开展我省与新疆、青海、甘肃、重庆等“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服务业领域的合作,提高服务业对外合作水平。(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旅游发展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金融办)

  3.推动服务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服务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拓展发展新空间,提升国际竞争力。积极探索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业领域深度合作。扩大金融保险、交通运输、信息通信、研发咨询、环境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出口,鼓励科技企业成立数字化经济战略联盟,利用数字化技术整合全球科技和金融资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积极推动文化、中医药等服务出口,加强体育、餐饮等特色服务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推动服务外包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围绕关键短板和战略需求,支持服务业企业以跨国并购、绿地投资、联合投资等方式,高效配置全球人才、技术、品牌等核心资源。鼓励企业通过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分销中心、物流中心、展示中心等形式,构建跨境服务产业链。鼓励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投资贸易方式,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全球维修、全球采购等服务。(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文化厅、省卫生计生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体育局)

  (三)夯实基础,完善服务业发展支撑。

  1.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健全完善全面反映我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大力推进服务业全行业统计,建立行业统计和运行监测分析季报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加强部门沟通合作,完善部门统计数据报表制度,健全数据互通共享机制,提高信息共享的能力和水平,为服务业增加值核算提供准确、完整的统计基础资料,科学反映服务业发展情况和创新成果。建立健全大数据应用管理制度,探索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服务业统计中的应用,丰富统计数据资源。强化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评估,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加强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组织开展年度全省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评价工作,发挥好考核的评价、导向和激励作用。(责任单位:省统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直相关部门配合)

  2.强化人才队伍支撑。继续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做好年度服务业专业人才表扬工作。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继续实施“服务业千人培训工程”,加大服务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强化服务业人才支撑。加快引进高端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和鼓励政策,切实解决入户、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为人才创造宜居宜业、安全舒适的环境。鼓励省内高等院校开设服务业领域相关专业,继续推进校企共建服务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适应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提升智慧化和网络化水平。抓好信息、交通、流通、旅游、社会服务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国通信企业与我省战略合作,加快重点事项落地。加快构建面向服务业应用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完善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信息资源开放平台,加快高速骨干线路、宽带接入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标签:

投稿人:zhangxiuqin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