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核心经济资源,数据蕴涵的经济价值无限巨大、前景无限光明。但是,真正实现数字经济的内涵价值,需要洞察数据交易和数据价值挖掘的深刻关联,完成从数字资源到数字资产和数字资本的历史性飞跃。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报告认为,中国拥有全球最活跃的数字化投资与创业生态系统,虚拟现实、自动驾驶技术、3D打印、机器人、无 人机及人工智能等关键数字技术的风投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此外,全球范围内的新兴数字技术实力分布并非禁锢于传统的南北格局,而是在大 部分细分领域呈现出中美共同领先的态势。
5月27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史德年在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发布了《数据价值化与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报告(2021年)》。
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创造、传递和获取价值的系统。在物质经济时代,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是基于工业技术专业化分工取得规模化发展效率,以获取长周期的回报。随着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刚性约束的日益增强,全球物质经济发展已经从增量阶段进入存量阶段,单纯的以技术或业务为导向来提高规模化发展效率为主导逻辑的发展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
近日,由工信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编写的2020年《数字孪生应用白皮书》在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发布,作为新基建背景下的重要研究成果,本白皮书力求以较为浅显易懂的方式对数字孪生相关定义、特征进行阐述,并针对当前的数字孪生的技术热点、应用领域、产品情况和标准化工作进展进行了分析,同时收录了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建筑、智能制造、智慧健康6大领域的31个应用案例。
内容摘要:当前,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应用潜能全面迸发,数字经济正深刻改变传统经济的发展方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引擎,并在重塑我国社会治理格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从人人互联迈向万物互联平台的快速成长、治理规则和治理责任,关系到从侧重消费环节转向更加侧重生产环节等政府监管的多维度政策取向。读懂其相应的内涵及特性协同深意,将有助于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持续释放数字经济能量,加快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9月16日,由人大商学院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总行联合主办的中国农业银行2020年“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专题培训班在北京举行。作为特邀专家,国脉集团董事长,我能创始人杨冰之做了题为“数字化转型:理论与实践之浅见”专题培训,并与参会人员开展了深入讨论。
近年来,我国数据生产力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在技术突破、产业创新、引领传统产业转型等多个领域,都实现了显著突破。国家政策对此也给予了大力支持。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与劳动、资本、土地、 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并列。2020年又进一步地提出了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写入中央文件、数据要素加速覆盖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治理需求应运而生,日渐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命题。数据治理面临哪些挑战?我国要打造什么样的数据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系列法律法规、成立数据治理行业协会……24日,第十九届中国互联网大会“2020数据治理高峰论坛”展现了政府、行业、企业合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数据治理格局做出的不懈努力。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传统经济形式如餐饮业、电影与乐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教育行业、体育行业都受到了很大冲击。
7月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进行了审议,并将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公布,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保障数据安全”是该草案的核心。借助于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新基建的发展,在疫情的催化下,我国中小企业加快了数字化的转型进程。但是,仍有较大部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困难,其中安全性是制约转型的一大障碍。
寻求增长,这是任何一家企业从创业时起就在追求的目标,但之所以有些企业可以成为“百年老店”,有些企业会被淹没在历史潮流中,还有些企业可以用三、五年的时间实现其他企业几十年的增长水平,原因在于,基于不同的时代机遇,企业寻求增长的方式各有不同,对“首席增长官”重要性的理解不同,由此也导致了不同的结局走向。
2019年11月,任正非在接受《经济学人》杂志专访时表示:“疏导巨大信息洪流将是华为未来二、三十年的战略定位。疏导分发、存储与处理数据流量,就是华为的战略方向,也是长期的奋斗方向”。
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如何克服困难坚持运行生产?对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而言,董事长高红卫最津津乐道的就是“一个人一个厂一个月”的故事。位于孝感的湖北航天长征装备公司,在“封城”那天一位技术人员正好在厂里做一个项目的产品设计,晚上要完成图纸交付,结果下午“封城”,厂里就他一个人,原本要多人协同完成的工作,只能通过云端协同,他一个人在厂里做完了所有的设计、试验、检测工作。这个故事只是航天科工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在云端成功开展协同设计、协同科研、协同试验、协同生产,以及营销和其他业务工作的一个缩影。
据戴尔易安信最新调查显示:全球大多数企业现已认识到数据的价值,受管理的平均数据量从2016年的1.45PB增加至2018年的9.70PB。全球范围内,92%的受访者都看到了数据的潜在价值,36%的受访者当前正将数据转化为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