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色列见证科学家种田 大数据应用形成良性循环

2016-07-25 13:07 来源:环球网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大数据应用,以色列

  “在以色列是科学家在种田,而在中国是农民在种田”,赴以色列考察的中国农业代表团团员们在对比中以农业的操作实践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7月初,环球网与以色列驻华使馆合作举行“中以农业合作对话”活动,组织了来自中国基层的涉农村官及企业家前往以色列考察农业先进技术。代表团团员在以色列考察了滴灌、奶场监测、农作物传感器等高新技术,也参观了沙漠变绿洲的恩格地基布兹等农业集体社。他们积极交流,认为中国农业实行集约化种植是大势所趋,因此要积极学习以色列科学家、农业、工业相互融合并形成良性循环的机制。

  以色列农业部下属Volcani研究院的实验牛棚,每头牛所喂草料不同,头上的项圈测试各自健康情况,还连接有体重显示器。

注重效率 以少博多应用于多个行业

  以色列国土狭小,面积比北京略大,且大部分土地属于沙漠地质,然而代表团成员惊奇地发现公路旁边到处是繁花绿叶,和想象中的沙漠大相径庭。想象与实际的反差让代表团成员生出更强烈的探奇之心。随着深入的探究,团员们越发触摸到真相,水源及可耕作地的缺乏使以色列人下意识地形成了节约与高效的理念,绝境求生的意志使得以色列成为创新之国,也使其农业科技闻名世界。

  在考察耐特菲姆、农业网络实验室(AWL)等公司时,代表团员发现很多公司的理念大同小异,大都是“投入更入,产出更多”或是“让每一头牛都有价值”,无一例外地都在强调以有限的资源尽大可能的收获更多。或是正因为如此,以色列通过不断推陈出新的技术,使其在某些领域的农业生产方面不仅能满足自给,而且其花卉和蔬菜等还实现了出口。

  奶业科技公司SCR销售主任伊兹科沃奇介绍说:“因为资源缺乏,我们就努力让每头牛的产出最大化。以色列每年每头牛的产奶量是12吨,而中国的平均数字只有一半。”农业网络实验室生产的传感器也可以形象地说明节约与高效之重。在农业网络实验室的实验田里,团员们看到了一排排连着阀门的数据表,再细看之下,植物的茎干上、叶子上都有不同大小的夹子,土壤里也塞上了测试湿度与酸碱度的传感器。农业网络实验室的副主席左翰(Zohar)解释说:“在开始喂植物喝水时,传感器可以非常敏感地监测到植物是否喝饱,当茎干开始变粗、叶面湿度变大时,控制器可以自动关闭水源,而这些都是人们肉眼难以察觉的变化。”据悉,通过让植物不会渴死也不会过饱的精准灌溉,农业网络实验室的传感器可以帮助节省15%-30%的水,作物产量却能提高20%左右。

  很多以色列企业家经常以“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表述方式来描述其产品的自动化,其间蕴含的时间与效率之重也溢于言表。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