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数字化」丨遇见Python-我人生中的分水岭

2022-07-29 14:51 来源:IT东方会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数字化转型之难,难于上青天! 回顾多年数字化的征程,思索在数字化的黄金时代如何更好地出发,IT东方会联合人民邮电出版社特别策划的「我与数字化」征稿活动。

希望让更多数字化的故事被看到,真正提升IT人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地位。

为了整个社会的数字化发展,我们需要呐喊,本期嘉宾来自金融行业,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与数字化的故事吧!


斯文

经济学博士,中国注册会计师 (CPA)、特许金融分析师 (CFA)、金融风险管理师 (FRM)。目前在一家交易所担任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拥有在中外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机构超过17年的从业经历。

在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担任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或业界导师,出版了《基于Python的金融分析与风险管理(第2版)》《Python金融实战案例精粹》等多部金融科技著作,致力于推广Python在金融领域的运用。

2022ITOC 遇见Python-我人生中的分水岭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人生中的分水岭,有人是以就读一所名校作为分水岭,有人是以进入一家名企作为分水岭,而我的人生却是以遇见Python作为分水岭。

 一、未遇Python  

在遇见Python之前,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接触计算机编程要追溯到1999年的上半年,当时我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读本科一年级,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这门课要求学生学习FoxBASE数据库并且在DOS操作系统中进行编程。由于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编程语言,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课堂听讲也是似懂非懂,最终这门课的期末考试分数是刚过及格线,而班上多数同学的成绩则是在80分以上。当时我心中就升起一个念头,希望自己今后不要再接触到计算机编程了。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确实也如我所愿,没有与计算机编程产生过任何的交集。在攻读硕士和博士阶段,为了撰写学术论文,开展实证研究是直接运用现成的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以此成功避开代码的撰写。在日常的金融工作中,针对数据分析也就使用一下Excel表的菜单功能,从来不碰VBA的编程功能。


 二、巧遇Python阶段  

第一次听到Python这门计算机编程语言是在2017年的夏天,当时我受邀出席一场金融论坛,恰好在论坛上有一位主讲嘉宾谈到了Python编程语言在金融场景的运用,并且对这门编程语言大加赞赏。但当时并没有引起我对Python的任何关注与兴趣。

出乎意料的是,就在当年的11月份我与Python的缘分却不期而遇,牵线搭桥的“红娘”正是我的新上司石蕾女士。在我眼里,石女士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早年就职于IBM公司,是IBM公司屈指可数的华人女性程序员之一,若干年后留学加拿大攻读金融工程硕士,并在当地的加拿大皇家银行工作了许多年,2009年回国后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负责风险管理工作,2017年11月份加盟我所在的一家金融控股集团并担任首席风险官(CRO)。

石女士刚一上任就雷厉风行地推动集团风险管理的数字化,重要的抓手之一就是搭建全面风险管理的数字化平台。同时,石女士提倡我们风险管理部的每一位员工要主动学习Python在内的计算机编程语言,也时常与我们分享她个人自学Python的经历与经验。在上司的率先垂范与积极鼓励下,我开始真正关注Python,并从此开启了Python的自学道路。

 三、自学Python  

当然自学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走过了许多弯路,经历了一些挫折,但也从中总结出了12字的Python学习心得——“选对书,坚持住,勤练习,多搜索”。

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就是选择正确的书,因为学习的最大成本是时间的投入而不是金钱的投入。我选书时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是涉及Python的内容要相对基础一些,这样能使Python零基础的我读得懂;第二是能够结合金融场景展开,从而便于运用到日常的金融工作中。基于这两个原则并且结合当时图书出版的情况,我精挑细选了两本书,一本是《Python金融大数据分析》(作者伊夫·希尔皮斯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另一本是《Python金融实战》(作者严玉星,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

相比其他的编程语言(如C语言、Java语言),Python并不难,上手也比较快,只要能够每天挤出3个小时学习,坚持3个月就会取得明显的学习成果;坚持半年时间,就能够在日常工作中熟练地驾驭Python;坚持学习一年,就可以达到中级甚至高级的Python编程水平。对于我而言,撰写Python代码就像健身一样已经成了每天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习Python等计算机编程语言其实没有什么捷径,如果非要找出一条捷径的话,那捷径就是“不断、反复的练习”。因为在学习编程语言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形就是,读着别人写的代码,感觉自己都会,当亲自去写代码时,发现自己啥都不会。因此,在计算机上不断地写Python代码是必要的、更是必须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量的学习者已经将互联网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平台。类似于CSDN博客、脚本之家、Python官网以及Python第三方模块的官网都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针对Python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搜索这些网站也通常能够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四、感悟Python  

学习Python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感悟Python的过程,而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发现了Python拥有无以伦比的优越性,我将优越性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是极简的代码规则。600余年前诞生且至今依然广为流传的奥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Law)就指出:“如果有多个理论都能解释同一件事,则可取的总是最简单、假设最少的那一个理论。” 同样,为了完成编程任务,在众多可行的编程语言中,用户往往考虑使用最简洁的编程语言去实现。Python有相对较少的关键字,语法结构简单而直接,不仅让使用者编程更加便捷,同时也让代码阅读者更易理解,Python的设计完美契合了奥卡姆剃刀定律。

二是完全免费与开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世界上免费的东西通常不会是很好的,但Python绝对是一个例外,是一款真正精品的编程语言。Python是在开放源代码促进会(Open Source Initiative)批准的开源许可下开发的,Python的许可证由Python软件基金会(Python Software Foundation)负责管理,使Python可以自由使用和分发,并且还能商业化运用。

三是强大的外部模块。截止到2022年5月末,Python Package Index(PyPI)发布的Python第三方模块数量已经超过38万个,从而构建起了庞大并且完整的Python语言生态系统。目前,无论是统计分析、数据处理以及图形可视化等常用的分析功能,还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联盟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都大量运用了Python。

四是与金融深度结合。在信息技术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该定律指出一个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这个定律同样适用于计算机语言,适用于Python在金融场景的运用。从2015年以来,无论是海外顶尖的跨国金融机构还是国内商业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业的头部企业,正在越来越多运用Python开发涉及产品定价、投资策略以及风险管理等量化模型,Python在金融领域的价值迅速扩增。


 五、推广Python  

当掌握了一些Python编程技能以后,我就开始尝试在日常的金融风险管理工作中运用Python编程,包括用Python代码编写风险监测指标、构建测度风险敞口的量化模型等,将原先依靠人工的重复性、繁琐性的工作由计算机替代,提升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与敏捷性。

我也积极将Python推荐给前台的业务团队与销售团队,无论是业务团队还是销售团队在运用了Python之后,都发出“Python乃数据分析之神器”的感慨,一些稍纵即逝的业务机会、一些需求巨大的潜在客户就是通过Python编程被挖掘出来的。

在自学与运用Python的过程中,我萌发出了将自己对金融的理解、对Python的应用通过写成书并对外出版的方式,让更多的金融爱好者、学习者以及从业者有机会接触Python,唤起大家对学习与运用Python的兴趣。为此,我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撰写了《基于Python的金融分析与风险管理》以及《Python金融实战案例精粹》这两本书,都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对外出版发行,在金融业得到了广泛的好评。金融从业者逐步认识到,在金融业数字化的大背景下,掌握包括Python在内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已经成为职场必备的技能。

Python不仅让金融变得更加美好,而且让金融从业者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

媒体合作伙伴

想要联系作者或咨询更多投稿详情请联系:

运营小助理:Annie

手机:131 6201 2071‬ (微信同号)

邮箱:Annie@itdfh.com

image.png

标签:

责任编辑:liudan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