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中小企业“疫情之困” 看浙江数字化转型“三大招式”!

2020-06-10 17:19 来源:“网信浙江”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浙江宁波智能制造研究院以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共享工厂,推动口罩生产线协同制造;浙江力太互联网有限公司探索出快速、低成本的“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模式;永康维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改企业偏重线下技改的传统,转向线上线下联动……

  这些变化,是浙江推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缩影。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浙江作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积极响应中央行动,联同阿里、海康威视和吉利等行业龙头企业、平台及服务商,第一批线上发起“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多地衍生出系列政策组合拳推行“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助力中小企业在复苏中转型。

  在网络强省建设工作的引领下,出台了多项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的举措,企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正在迎来多方支持,2020年将新培育30家浙江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10万家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力争创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00个,培育“未来工厂”10家等。

  浙江网信办统筹协调各级职能部门,从加强平台赋能,降低转型门槛;推行普惠服务,降低转型成本;聚合产业生态,提升转型效益三个方面,解决中小微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问题。

  平台赋能转型 解决“不会转”难题

  数字化转型,如何降低转型门槛,鼓励中小微企业迈出转型第一步?浙江在搭建服务平台、帮扶企业、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完善,激发企业转型能动性,破解“不会转”难题。

  目前,借鉴健康码的成功经验,浙江已初步完成“企业码”平台系统开发,在全国率先推出聚焦企业精准服务的“企业码”。“企业码”是政府服务企业、社会认识了解企业的一个智慧码,是企业获取服务的绿色通道、产业合作的协同平台、数据驱动的应用系统。该平台实现了“三服务”的全流程在线,引导中小企业提需求,鼓励平台开发更多转型服务。比如通过“码上政策”,惠企政策直通企业,“一网可办”;通过“码上诉求”,为30家企业开展公益培训。截至6月2日9点,浙江省已累计38.9万家企业领码,10月底前努力实现浙江企业全部领取企业码。

  在近日印发的《2020年浙江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暨产业数字化推进工作要点》中,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企业端数字化改造、数字化园区建设等方面,深化产业数字化程度,夯实数字化发展基础。

  2020年4月,浙江省启动“春雷计划”,联合阿里巴巴推动浙江制造数字化转型。通过改造工业互联网智能化生产线,可以将手机App上客户下的订单,自动分解派送到流水线的每一个工位上,将生产周期从过去的一个月,压缩到一周左右。浙江海宁中国皮革城、义乌国际商贸城、衢州淘宝直播村播试点区等地,已建立较有影响力的产地直播基地;诸暨袜业产业带、台州母婴产业带、慈溪小家电产业带等浙江制造业产业带,已率先启动建设超级工厂。

  此外,浙江还从人才培养、工作指导等方面做好企业转型帮扶服务。比如宁海县政府为企业量身打造“人才生产线”,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效率。目前,宁海“人才生产线”已累计培养模具、电商、文具、汽配等产业急需的各类技能人才7200余名,企业育才成本降低50%以上。

  在抓标杆示范方面,浙江培育打造了三批行业云应用示范平台,共32家;分省市两级在各行业中筛选培育上云标杆企业,其中省级上云标杆企业298家,形成了一批深度用云且成效突出的样板工程,以实际案例现身说法,增强说服力,激发了广大企业上云用云的内生动力。

  资金推动转型 解决“不能转”的难题

  要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对很多小微企业而言,资金无疑是最现实、最棘手的难题。

  浙江省级财政落实了1亿元企业上云专项奖补资金,并制定了《浙江省“企业上云”工作考核奖补办法》;多数市、县(市、区)制定了本地激励政策,云服务商推出优惠让利措施,共同形成了“三个一点”(即各级政府、云服务商、企业各出一点)的联合激励机制,提高了广大企业的上云积极性。

  衢州柯城区设立数字经济专项扶持资金,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择优挑选20个数字骨干企业、数字车间、数字化应用创新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单个项目最高资助额达300万元。两年来,已经有38个企业(项目)收到了兑现的扶持资金。

  在金融服务上,浙江银保监局联合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大数据等部门联合建设的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服务的企业已超27万户,依托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在银行业的应用。

  在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浙江各地市也在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企业转型提供保障。德清通过“码上融资”,实现企业“秒级”授信、3天内上门放贷,已有33家企业获取贷款2.12亿元;通过“码上直办”,为75家企业审核发放技改项目补助资金6000多万元,时间缩短近30天。

  同时,宁波、义乌等地探索政银企互动新模式,迈向“互联网+信用”智慧治理阶段。宁波市税务部门积极加强纳税信用体系建设,探索“银税互动”机制。企业主完成涉税信息授权,即可在银行App进行纳税信用贷款的申请、签约、支用和还款,将企业良好的纳税信用由无形资产转换成有形资产,帮助守信纳税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实现税、企、银三方共赢。义乌推出“税易贷”智慧治理新平台,纳税A级企业贷款最高额度可达300万元,企业在使用时只要在手机App上申领,需要用多少拿多少,缓解转型升级的资金压力。通过“纳税信用”换取“贷款信用”,义乌已累计授信超15亿元。

  产业引领转型 解决“不敢转”的难题

  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间协同转型不够,一家企业难以带动上下游企业联动转型,无法形成协同倍增效应和集群效应,是中小微企业“不敢转”的主要原因。

  浙江把培育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作为主攻方向,为企业提供上云所需的协同平台,打开了企业与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通路,让中小微企业跳出转型阵痛期长,“转型是找死、不转是等死”的困境。

  浙江已经成功培育了轴承工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昌模式”,已有200多家轴承企业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范围从新昌县扩展到常山县、慈溪市等地区。目前,浙江省已经打造了陀曼轴承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力太乐清电气行业云、优海永康汽配行业云、创元北仑模具行业云等近10家行业云平台,可以为工业企业提供生产系统的预测性维护、工艺参数的优化、生产过程的优化管理、人员调度与考核激励服务等。

  光有上云协同平台还不够,只有集中产业资源,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转型,才能实现全产业的数字化。温州立足制造优势,抓住温州数字时尚产业园的建设机遇,整合上下游实现整个服装产业数字化升级。产业园将配备面辅料中心、印绣花中心、检测中心、国际研发中心四大服务综合体,以“数字经济+新时尚”的新模式,集合技术研发、云购平台、智慧工厂、智慧物流等十位一体的全产业链,打造温州4.0服装数字时尚街区和产业集群。该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形成产业链企业100家,园区项目主营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街区主营销售额20亿—30亿元。

  在湖州,受疫情的影响,织里童装线下消费持续走低,千余家童装企业囤积库存价值一度超20亿元,面临货物运输不畅、资金链紧张、销售渠道中断等问题。湖州吴兴区打破传统路径依赖,以数字化的新方法、新思路开拓市场,实现精准推送。2020年3月,吴兴区通过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举办“源头产地复苏计划——织里童装产地直播日”活动,以“网红直播”模式打造数字童装品牌。1100余家童装企业开展线上数字化经营,实现童装网络零售交易额5.2亿元,较活动前日常销售额提升83.9%,买家数提升34.2%,众多童装企业则借此打开了自己的销售新渠道。目前,织里已建起2000间网红直播间,帮助更多企业借直播突围。

标签:

责任编辑:bozhihua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