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数字政府这一年 从19项证明到1张身份证

2020-01-10 15:57 来源:泰伯网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济南、潍坊、烟台、青岛……从细雨迷蒙走到阳光明媚。

  2019年的最后一周,泰伯网跟随“数据赋能·智惠齐鲁”山东媒体行采访团的脚步一路前行,数字山东的脉络,逐渐具象。

  自2018年10月31日山东省大数据局挂牌成立以来,各地执政模式正在发生巨变。省、市、区(县)各级大数据局形成一个系统,将全省各地人社、交通、公安、税务、卫健、教育、住建、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烟囱”打通,形成联动的数据基底,赋能政务监管、社会民生、产业经济。

  1、从19项证明到1张身份证

  济南市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2019年12月24日。

  这一天的不动产业务办事大厅,不似此前嘈杂。2年前,就在同一个办事大厅,笔者曾在这里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当时来办业务的人比此刻多出数倍,叫号声、咨询声不断。

  按照不动产登记相关法规,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抵押权登记等,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共同申请。为此,当时长住外地的笔者提前数天与开发商及银行相关负责人预约时间,几经波折,大半个月后时间方才协调一致,共同来到办事大厅。来自三方的19项纸质证明最终汇集在一起,拿在手中厚厚一叠,繁琐的核实工作,几乎让人耗尽耐心。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类似笔者这样业主办理房产证“等”开发商和银行的问题突出,代理机构收费代理的情况也时有出现。

  为破解难关,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市住建局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建商品房交易登记的通知》,要求开发企业在办理新建商品房首次登记时,同时批量提交该楼幢全部已销售房屋的不动产转移登记申请,以方便购房人自主申请办证(对不提交转移登记申请的开发企业,暂缓发放首次登记不动产权证书)。

  据济南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副主任杜建刚介绍,9月之后,济南市新建商品房登记 “全链条”一网通办全面推开。今天,业主已可随时通过“全链条系统”申请并确认转移登记和抵押登记,不再需要三方同时到场。购房合同、房屋平面图、营业执照、抵押合同、审税需要的结婚证和户口簿等材料均可通过大数据局主导建设的“济南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共享获取。在材料共享充分的情况下,只需携带二代身份证即可领取不动产权证书。

  通过信息共享和大数据应用,济南不动产登记每年可减少办事企业和群众跑腿252万人次,每次按200元成本计算,年可节约企业和群众跑腿成本5.04亿元。减少申请资料345.6万份,年节约纸张成本172.8万元。杜绝了收取代办费现象,按每次平均收取500元代办费用,年可以为办证群众节约代办费用7960万元。

  类似这样“少跑腿、减证明、提速度”的变化,正在山东各地上演,涉及各个政府部门。

  令众多地区“头疼”的义务教育“入学难”问题,在潍坊得到改善。潍坊共享常住人口信息、不动产登记信息、社保缴费证明信息、购房合同信息、个体工商户基本信息、出生医学证明等6类业务数据,家长实现“零跑腿”网上报名入学,仅需要花费15分钟用手机或电脑填写报名信息并上传证明材料,后台就可以自动对比核验,完成入学报名。至目前,平台注册用户48000余人,入学报名学生约2.5万余人,网上报名成功生成电子通知书2.4万余份,网上录取比率达95%。入学报名彻夜排队的场景消失了,家长在家坐等接收孩子“电子入学通知书”即可。

  在寿光市和济南市章丘区,居民在各级医疗机构就诊的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得到整合,汇集成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群众在不同医疗机构就诊时,不必重复建档、重复检查。远程会诊、问诊机制,大大提高了基层医疗水平。

image.png

章丘区人民医院数据检测电子屏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济南市卫健委2017年制定的扶贫政策是按照规定的15种病种进行报销。章丘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通过与人社、民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统计医保报销、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等信息,精准的统计出贫困人口的实际自付费用。经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实际贫困人口疾病发病排名前三位的是脑梗死、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等,上级部门根据当地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后,及时调整医疗扶贫政策,不再设置病种的限制,贫困人口也享受到了更多的扶贫优惠政策。

  在青岛,首批93项政务服务事项近800万件业务已经实现“秒批”,涉及公积金提取、社保缴纳、无犯罪记录证明、建筑业企业、危险化学品经营等12个领域,办理时限由平均承诺时限3天压缩到几十秒。

  2、数据打通是“本质”

  无论是济南的“全链条”一网通办,还是潍坊的“零跑腿”、青岛的“秒批”,其背后都是政务大数据共享机制。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庞杂的办事业务及海量数据正在不断为政务部门的服务能力与质量“施压”。过去几年,尽管政府办事人员态度越来越好,跨部门数据壁障却把政府各版块隔离成一个个“竖井”,办理不同业务时,公众不得不反复认证、重复提交相同的材料,频繁跑腿,“用户体验”不尽如人意。这些“竖井”之所以无法联通,是因为缺乏整体数据共享机制和牵头部门。

  为打破数据壁垒,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及质量,全国各地数字政府建设进入快车道。

  据中国软件测评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数字政府服务能力评估总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1月我国已有10个省级地方政府出台并公开数字政府规划计划;全国政府网站数量集约至2019年12月初的1.45万家;多地统筹建成全省政务服务App。在省级政府服务能力方面,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等布局较早,服务能力相对成熟。

  腾讯深度参与数字广东的建设过程。马化腾认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进电子政务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这场改革建设的主导者,政府愿不愿动全身,要不要往深处改,决定着整个工程的效果与成败。

  山东的改革意愿相当迫切。

  相较广东、浙江,山东的政务数字化起步并不算早,但服务能力的提升速度却令人惊喜。今年2月,山东省政府印发实施了《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以《规划》为统领,3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山东省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2年)》。此后,山东数字化改革开足了马力。

  据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介绍,2019年全省数字山东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全省大数据工作顶层设计得到不断加强,“1+3+N”政策体系框架已经构建,出台了一系列等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搭建了数字山东建设的“四梁八柱”。

  数字政府建设方面,山东省全力破除“信息孤岛”“数据烟囱”,开展云上大整合、网络大统一、数据大汇聚“三大攻坚”行动和“数聚赋能”专项行动,政务云实现了应上尽上,政务网实现了应整尽整,在数据“聚、通、用”上狠下功夫,打造了一批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深度融合的示范应用。围绕“一次办好”改革,大力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序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全省政务移动总门户“爱山东”APP实现了“双一千”目标,即服务事项超过1000项、注册用户超过1000万。

  自2018年10月31日山东省大数据局挂牌成立以来,省内各地执政模式正在发生巨变。各级大数据局形成一个系统,将全省各地人社、交通、公安、税务、卫健、教育、住建、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烟囱”打通,形成联动的数据基底,赋能政务监管、社会民生、产业经济。省、市、区(县)各级大数据局协同发力,政府正在借助数据力量,由过去松散的“各自为政”,成为协调联动的整体。

image.png

最多跑一次

图片来源:闪电新闻

  经过一年的努力,各地数据汇集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烟台组织开展全市政务数据归集“百日会战”行动,历时3个月,共归集33个单位的222类、13.5亿条政务数据资源,完成了基于涉企为民服务的政务信息整合,基本消除了困扰烟台近二十年的政务“信息孤岛”“信息烟囱”。这一目标在许多地方,需要2-3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其背后的艰难和辛苦可想而知。

  烟台吸取、总结杭州等数字政府起步较早的地区的经验、教训,按照“统一标准、应用驱动,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自主可控、巧借外力”的工作方针,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烟台市大数据局副局长毕秋军表示,“应用最需要什么数据,我们就先归集什么数据,只要有应用需求,再难也要克服困难归集到位,以点带面,少走弯路,节约成本”。

  毕秋军并不过分强调对于烟台数字化大盘的称谓:“叫智慧中台也好、云中心也好、城市大脑也好,本质上是数据打通。烟台市整体数据体系已经搭建完成,各个终端一旦产生新的数据,马上就会反映到统一的数据平台中来。”

  潍坊则在全省率先完成省市共享平台级联对接,并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开展了“一次办好”政务数据归集共享专项行动,归集市级高频数据资源300余类,在此基础上,对20项试点事项办事材料逐一进行梳理分析,明晰数据共享需求,通过对接省、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现12个证照、800余个信息项的共享。此外,通过民意舆情大数据平台,潍坊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民意舆情动态监测与分析,及时挖掘民众需求,以数据倒逼政府决策治理流程再造。

  此外,青岛全市已汇聚了法人、自然人等基础数据10亿多条,部门间信息交换30亿条,市级政务数据共享需求满足率达97.3%;寿光已统筹46个部门单位218类1.9亿条数据,其中43个部门单位的152类数据对20个部门实现了共享共用。

  3、无条件归集,有条件共享

  在数据共享、互通的同时,如何保护数据安全?

  毕秋军表示,政务数据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和隐私,并不归属于部门或个人,因此烟台市要求“无条件归集”。但数据到位之后,必须“有条件共享”,只有为百姓谋福利的数据,才可以共享,以营利为目的的数据,则“无法共享”。

  通过人社部门、民政部门、卫健部门、国土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 5 部门 7 类信息共享应用,济南市公安局已初步实现了办理户籍业务时的“无证明”,融入电子印章应用,取消纸质材料流转,打造“户证网来”工作模式。在前期天桥分局纬北路等派出所成功试点的基础上,于2019年11月在全市派出所推广试运行,目前已有5300余名群众受益。

  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政委孟庆革告知泰伯网,之所以仍是“试运行”,是因为目前有部分信息尚未打通,应用范围尚不够广泛。数据流通过程中,一些部门会担心数据安全问题。孟庆革介绍,公安部对人口数据对外公开有严格的规定,如户籍信息、结婚证照查询等,必须经由用户授权,经由公安加密系统实现信息流转。明年,济南市将进一步打通相关数据,真正实现“户证网来”的目标。

  济南高新区尝试用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可靠。

  2018年9月3日,济南高新区“企业开办 一次办成”系统上线,诞生了山东省内第一张在区块链存储和传递的数字营业执照。

image.png

“区块链+政务”可信服务平台界面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济南市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大数据及智慧高新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陈波介绍,高新区将各个办事部门和窗口连成“联盟链”,当办事群众在综合窗口提交开户材料时,数据会完成上链,产生用户区块链账户,当市场监管局下发企业营业执照时,则会自动生成企业账户并完成上链。

  陈波表示,区块链的核心在于完成数据的授权、确权,“在非信任环境下建立一种可信任关系”。当市场监管局签发证照的“唯一性、权威性”结合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信任、可溯源”的特质,能够在各个办事节点获取相同信息的同时,保证上传数据的真实、准确、不可篡改。

  通过“企业开办 一次办成”系统,高新区实现1个工作日甚至半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营业执照办理、印章备案、印章刻制、社保登记、银行预开户等业务事项,从办事群众一次性递交材料到拿到营业执照、公章,时间最短的仅35分钟,平均办理时间116分钟,期间群众只需跑综合窗口一次。

  高新区正在探索基于“区块链+政务”可信服务平台,为每个办事群众、企业建设身份证、营业执照、许可证等数字证照组成的数字资产。企业或群众来政府部门办事时,在移动端出示自己的数字资产即可,无需提供书面材料,实现了“我的证照我做主”的“人证合一”和“自证清白”。随着数字资产不断丰富,群众提交的材料越来越少,部门流程也可以相应调整。目前在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综合服务中心无差别综合窗口,试行了数字资产应用模式,取得显著效果。

  烟台市税务局也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税务管理流程中。

  烟台市税务局建立智慧税务实验室。基于新税务新职能新要求,搭建服务基层、服务监管、服务决策的大数据平台,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创新监管服务产品,通过引领创新开发一批、技术应用验证一批、超前探索储备一批,解决税收监管体系建设、基层和纳税人急需解决的问题,使智慧税务成就税务人履职尽责的追求、满足纳税人降低遵从成本的诉求。

  这是一次革命性的流程再造。

  “我们立足减税降费主题,在机构改革后对内部流程进行重塑整合,打造了一体化退税中心。对内将政策性退税、出口退税、多收退税等业务流程高度整合,实现受理与审批、前台与中台的一体化运行,一站式服务。对外,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国库设置税银库部门专线,用电子签章代替纸质资料,实现专线实时办理、退税资金全过程监控、一类出口企业最快24小时到账。”烟台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郑舒东介绍,“‘智慧税务综合体’运行以来,累计办理退税(费)4712笔、8.36亿元,全部实现了24小时内到账,平均退税时限较之前缩短了6天,日均为企业注入流动资金6600余万元,加速了企业资金流动。”

  “在一体化退税中心,申请的退税款最快24小时就能到账,和集团各地的分公司财务交流,这应该是我们了解到最快的。”烟台张裕葡萄酿酒销售有限公司税务主管张颖说。

  4天,4座城。

  略显紧张的行程带给笔者数据“惠”民、智慧赋能的震撼,但也留下了解尚不充分的遗憾。后期,泰伯网仍将持续关注山东数字政府变革。至于山东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又是另外一个篇章。

标签:

责任编辑:bozhihua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