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大数据黑市:超七成网民信息正在被AI营销公司滥用!

2019-03-18 11:47 来源:网络大数据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一天拨出5000个电话,在线使用设备数量3万台……中国超七成网民的个人资料正在被AI营销公司滥用!

  央视3·15晚会曝光个人数据信息灰色全产业链。

  从智能探针收集用户数据,到大数据支持用户分析与匹配,再到智能机器人提供外呼服务。

  3月15日晚间八点整,央视二套,央视3·15「打假」晚会如期而至。

  每年,3·15晚会不仅将揭示各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社会乱象,也会将这些乱象背后的公司集团赤裸裸地公之于众。

  2019年,央视在调查个人信息盗存销一条龙产业链的过程中,牵扯出的高新企业多达11家,融资金额动辄上亿元,包含新三板、「准赴美」上市公司,而这些公司背后更是涉及到科大讯飞、蓝色光标等知名公司,以及马云持股的杭州圆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信息黑市

  “X先生,对不起打扰了……”

image.png

  现如今,接到骚扰电话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再熟悉不过,几乎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而这些电话和个人信息是如何被对方获取的?

  个人信息盗取和售卖几乎成为互联网时代一个公开的秘密。但这次央视曝光的集盗、存、取一条龙产业链如此之成熟和猖狂仍让人震惊,而融合了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呼叫机器人」就在这条产业链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谁在窃取我的个人信息?

  极有可能就是一个叫“探针盒子”小玩意儿。

image.png

  据央视315晚会报道,一款由声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探针盒子”,当你的手机开启WiFi功能时,会向周围发出寻找无线局域网的信号。探针盒子发现这个信号后,就能迅速识别出用户手机的MAC地址。

  在现场实拍中,探针盒子就检测到了附近82.54米至90.85米范围内,某位用户个人隐私信息,其中涉及教育程度、职业、月收入等。

  经调查发现,探针盒子遍布超市、商场、便利店、写字楼等各种公共场合,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能够实时采集用户信息。

  比如,财神兄弟科技有限公司会把盒子放在人流量大的区域,萨摩耶公司把盒子放在便利店里,还会店面合作,一家商场11个门,装了11个探针盒子,而这些盒子通常就藏在天花板的中空位置。

image.png

  更让人震惊的是,探针盒子的存在已经十分普遍。在央视曝光的公司中,智子信息有限公司表示目前日活在5000-10000台。璧合科技表示已经三万台设备在使用。

  而只要探针盒子搜到附近人设备的MAC信息,然后再和公司后台的大数据进行匹配,就可以转换出用户的手机号码。

  被暗访的声牙科技李经理表示,他们已经掌握有全国6亿多人的信息资料,包括用户手机号。此外,这些信息还包括婚姻、教育程度,收入等各个层面,甚至可以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年龄、性别,使用的设备是什么,平时上网搜索的关键词,常用的App我们也知道。」璧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谭经理说道。

  超过6亿人的信息资料,被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数据营销公司轻易获取。要知道截止目前我国网民总数也不过8.29亿,换句话说,这家公司已经掌握中国七成以上网民的信息资料。这真是一件让人毛骨悚然的事!

  而海量大数据的泄露往往就来源于我们手机上安装的第三方APP。

  很多软件在安装前往往会要求有开放授权等免责条款,而这些权限往往包括要求访问你的通讯录、手机文件夹、电话、短信。并且,在我们使用这些软件时所产生的用户数据,通常可以被用作商业营销用途。

  据央视曝光,这些手机软件公司盗取到的个人信息大多被贩卖到特定行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汽车、金融、整形、培训教育领域,用作拨打骚扰电话等商业营销用途。

image.png

  在央视晚会现场,主持人和安全专家就现场演示了一场APP实时获取用户社保账号、密码等信息的操作。而通过仔细阅读该APP的用户免责条款,我们就会发现在使用该APP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将个人信息的使用权全权授予给了这家公司。

  是「谁」在给我打电话?

  当我们还在质疑AI落地难,没想到「智能呼叫机器人」的应用和普及已经如此成熟。

  「你今天开启了任务,你可以把结束时间设到一百年以后。电脑不用开机,现在都停电了,机器人一样在拨啊。」接受暗访的楼房销售王经理这样介绍「智能呼叫机器人」的神通广大。

image.png

  过去人工外呼的传统拨打方式已经被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正是「他们」,「人工打三五百个电话很疯狂了,但是机器人一天可以呼一千个出去。」

  经央视调查,我们平时接到的很多骚扰电话都是来自这些机器人,他们能够向周边的手机用户自动拨打骚扰电话。

image.png

  在某地产售楼处,屋里没有人拨打电话,周边居民却经常接到楼盘推销电话。壹鸽公司的负责人介绍,这套系统由公司专门进行研发。

  在演示过程中,机器人还能合成明星林志玲的亲切声调,如果你回答它提出的简单问题,机器人还会针对接听者的回答进行继续询问。其逼真程度足够以假乱真。

  而这些「机器人」的工作强度也让人惊叹。

image.png

  卓经理介绍,一个代理商就能做几千个机器人。中科智联科技公司的王经理表示,他们的机器人呼出的推销电话每天高达5000个。

  自称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的易科芯声,则将为骚扰电话提供智能外呼列为主要业务。该公司经理称,目前已经覆盖了三十几个行业。一位吴经理甚至表示,一年内已经拨出超过40亿个电话。

  骚扰电话能够如此猖狂,还在于他们有着一套逃避监管的「独门秘籍」。

  中联科技的工作人员将其称之为「硬件穿透」:电话记录里不会显示用户的真实号码,而是均虚拟为同一个号码。如此一来,拨打骚扰电话就算被用户投诉,监管部门也无据可查。

  「查不到你的通话记录,没有一秒的时长。」王经理自信满满地说道。

  用机器人拨打骚扰电话,再加上逃避监管的「巧妙手段」,让这些公司的外呼工作量大幅度增加。房地产、教育培训等领域公司都是他们的大客户,中科智联科技、壹鸽科技等公司提供的「智能呼叫机器人」每个售价3000元。

  11 家公司榜上有名,背后利益集团现身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智能机器人骚扰电话+大数据营销+探针盒子非法获取用户隐私被曝光互联网公司名单包括:

  中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壹鸽科技、陕西易龙芯科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秒嘀科技、智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凌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声牙科技有限公司、璧合科技有限公司、财神科技有限公司、萨摩耶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智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其中,被曝光的璧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背后股东包括科大讯飞、蓝色光标。旗下产品“招财宝”探针盒子,不仅可以收集用户号码,甚至可以对用户精准画像。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璧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8月创立于北京,2015年8月31日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是国内第一家登陆新三板的效果广告公司。公司主营业务为互联网广告的投放服务,兼营SAAS软件业务。2018年,璧合科技实现营业总收入4.03亿元,同比下降30.95%。

  资料显示,北京蓝色光标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058,蓝色光标)为璧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9.79%;其大股东是济南微耀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持股28.13%,济南聚力创业投资合伙企业为第二大股东,持股23.13%。

  此外,该公司股东还包括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002230),持股3.66%;济南微耀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济南聚力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等。

  目前,蓝色光标已经发文对此事进行回应,称未参与璧合科技的日常运营决策。节目播出后,公司已第一时间联系璧合科技的相关负责人,要求璧合科技对节目中提及的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并将督促其及时向公众做出说明。

  此外,璧合科技与中国排名前十的页游厂商均有业务往来。

  该公司董事长刘竣丰是原悠易互通(北京)广告有限公司CEO。曾任麦肯光明广告有限公司媒介主管,负责麦肯在中国地区的互联网广告业务,服务于微软、AMD、欧姆龙、日立等十多个国际品牌客户;2005年,创办酷热影音(现暴风影音前身),负责公司整体的营销及产品规划;2007年创办悠易互通。

  此外,一家名为萨摩耶金服生产探针盒子的公司,全称为“深圳萨摩耶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其股东列表中包括杭州圆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由马云持股32.72%。

  萨摩耶金服,2015年5月成立于深圳。公司的注册资本3.5亿元,自身风险为146条。工商数据显示,由其CEO林建明和另15位合伙人联合创立。

  值得关注的是,据美国证监会(SEC)披露的信息,萨摩耶金服已提交赴美上市申请,计划募资8000万美元。本次被央视315晚会曝光,无疑为萨耶摩金服赴美上市蒙上了一层阴影。

  节目播出后,萨耶摩金服给出了官方公告,表示正在检查,将第一时间对摸查结果向公众做出说明。

  「技术进步」与「技术原罪」

  「凭借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先进的广告优化算法,为广告主提供开放自助的广告投放平台及一站式广告投放解决方案。」

  上边的广告词看上去是不是很熟悉?这是被央视曝光的盗取个人信息企业「璧合科技」的官方宣传词,在我们周围这样打着「大数据/AI 营销」旗号的贩卖个人数据的公司并不在少数。

  依托多平台的大数据采集,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分析与预测能力,这些公司能够让广告更加精准有效,给品牌企业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而与此同时,其背后的「大数据」生意却是一条深不可测的灰色产业。

  据国浩律师(北京)事务所史清霞介绍,「信息黑产」已经建立起由内鬼、黑客、掮客、条商及买家组成的整条地下交易链。


  当下,中国地下信息黑产的实际规模已经很难确切估量。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2107年,国内6.88亿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经济损失预计达到915亿元。

  不可否认,数据已经成为互联网经济的石油燃料,每一家快速成长的互联网公司都在竭尽全力去创建场景寻找、收集数据,通过各色名目使出浑身解数让我们敲下「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及隐私协议」的按钮,而随便安装一个APP可能就要给予它超过20项的权限。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下,无所不在的数据收集技术、专业化多样化的数据处理技术,使得我们每个用户都难以控制其个人信息的收集情境和应用情境。与此同时,基于这些海量的个人数据和信息,再借助人工智能的技术针对性地进一步分析和处理,便将彻底释放出这些数据的巨大力量。

  此时的「善」与「恶」不过就在一念之间。

  比如,智能电话机器人,用于营销企业谋取私利,每天数以千计的骚然电话狂轰乱炸,就像是狗皮膏药让人厌恶;而用于任务场景下的智能助手,订机票叫外卖,简直就是生活中的小天使。在去年的Google I/O大会上,谷歌现场演示了能够帮助用户预订餐厅的人工智能助手 Duplex,不是引来阵阵喝彩?

  当来自声牙科技的李经理说出那句,「如果明年(2019年)3·15曝出来,那3·15之后就要开始查了,如果3·15不曝出来,那还能用到一年左右。」相信在李经理的心中,「善」与「恶」的界限早已明了。

  所以,无论是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究竟是谁赋予了它们「技术的原罪」?

  当技术和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已经无法阻挡,那么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标签:

责任编辑:bozhihua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