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风险评估

2019-01-22 11:17 来源:安环家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城市安全风险因素多种多样,各风险因素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城市对风险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近年来城市重特大事故频发,事故的突发性、放大效应及严重性给社会带来了巨大恐慌。要解决城市危险源、风险点辨识、风险评估问题,面临很大困境。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城市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城市风险现状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城市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人口、功能和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社会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城市发展显现出人口密集、建筑密集、设施密集、技术密集、资源密集、信息密集的特征,导致城市事故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迅速增加,风险强度不断扩大,城市风险整体呈现出密集性、连锁性、叠加性和区域性等特点。

  最近几年,城市特别重大事故频繁发生,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故、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12.20深圳特别重大滑坡事故,江西丰城电厂特大安全事故等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和不良影响,反映了城市的风险管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暴露了城市安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在城市安全评估方面存在缺陷,对城市安全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从源头上进行城市风险管控,正是基于对城市风险评估发展趋势的前瞻预判,因事而谋,顺势而为。

  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的提出

  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是城市政府落实国家政策的充分体现。

  2007年1 年8 日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应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针对一个城市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及风险触发形成灾害时城市应急救援能力、组织协调等多方面表现出来的城市职能,就需要对城市安全风险进行整体评估。

  2007年11月1日施行《突发事件应对法》提出,“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的评估”,“省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对行政区域内容易引起特别中法、重大突出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建立科学的城市风险评估体系,对城市风险管控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强化自身能力建设,是提高城市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2015 年 11 月至 12 月中央连续召开了四次有关城市安全问题的工作会议,即 11 月9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会、11 月 10 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12 月 1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及12 月 19 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重点研究与部署了城市安全、应急体系及风险管理等问题。

  2016年7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城市运行管理,增强安全风险意识,加强源头治理。要加强城乡安全风险辨识,全面开展城市风险点、危险源的普查,防止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等问题的发生。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很多地方开展了创建安全发展城市的试点工作,重点是城市安全风险评估、规划制定、风险地图建设三个方面。其中,安全风险评估是基础,构建城市安全风险地图是安全评估的阶段性成果。

  因此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是城市履行政府社会管理的根本要求,能有效提升城市安全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发展,有利于提升社会整体的运转效率。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强化城市风险辨识与评估,掌握重大危险源,摸清风险底数是守住生命红线、遏制各类事故发生的需要,是构建城市安全保障体系的重中之重。

  城市风险评估探索

  目前城市风险评估的研究还在探索阶段,一些城市对风险评估进行了积极实践,但没有提出一套成熟的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评估标准,目前的探索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展开:

  1、专项风险评估

  2、大型公共活动风险评估

  3、重大工程、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风险评估

  4、中德灾害风险管理合作项目试点风险评估

  5、城市全区域全类别的风险评估

  为响应《关于开展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要求,需要开展城市全区域全类别的风险评估,工作量极大,极为复杂。

  开展城市整体风险评估需要展开详细的风险调查,进行城市风险源、危险点的普查,对可能影响城市安全的风险源、风险类型、详细地址、地理坐标、风险特征描述、现有风险的管控措施、责任部门、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影响范围进行全面统计,并按照规定的数据格式进行数据收集。目前信息采集阶段大部分采用现场实地勘察、座谈交流、资料查询等方式,工作量巨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给城市风险评估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在评估阶段,需要对采集来的规模庞大、来源分散、类型各异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量化风险值,划分风险等级,绘制城市风险四色图,综合得出城市整体风险评估结果。

  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风险评估

  在大数据背景下,结合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GIS等信息化技术,数据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部门,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代国家战略性资源。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风险评估大数据体系,为城市风险评估带来的巨大的便利,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大数据风险采集

  城市运行中最大的风险,就是意识不到风险。城市安全风险评估作为先进的区域安全管理模式,首先要摸清城市风险底数,要深入查找那些隐蔽性危险源或基于能量的危险源。利用信息化系统,针对城市中的各个行业、各个区域实行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采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系统收集个行业部门的风险清单及每个风险点的风险评估报告,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系统与大数据库的实现风险数据对接,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智能化,同时还可使用移动终端、固定客户端、监控装置等各类设备接入信息化系统,有效的实现采集数据、存储、监控无缝连接和协同性。通过数据中心,借助数据技术人才,利用大数据技术和工具,对城市风险数据进行采集、集成和存储,实现风险数据多源感知和全域获取与统计。

  2、大数据风险分析与评估

  风险用数据量化,安全靠数据说话。不同行业领域风险评估过程中不同程度的面临数据范围与时效滞后性的问题,从而影响到评估的质量。在大数据平台的支持下,建立安全风险专家知识库,构建城市风险大数据评估指标体系和模型,针对采用信息化系统采集的内容千差万别、质量良莠不齐的海量异构风险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动态整合分析,对城市风险点、风险区域进行评估与分级,对处于不同级别的风险提出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并分级确定安全责任单位。利用大数据平台能够有效解决城市风险评估工作量大的难题,同时提升了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及时性、全面性、高效性和准确度。

  3、大数据风险多元共治、协同管控

  城市风险客观存在、具有不确定性,但可以事前管控。城市安全风险管控的工作重心需要从“以事故为中心”转向“以风险为中心”,从单纯“事后应急”转向“事前预警、事中防控”。目前城市风险数据库分散在不同的部门,数据管理呈现出碎片化、孤立化、原子化的特点。利用大数据平台,城市安全管理的各职能部门建立大数据标准体系及共享平台,实现风险数据信息共享和解析,对多头管理数据进行顶层设计,自上而下统一规划大数据库,打破数据壁垒和数据孤岛现象,完成整合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调作业,形成政府各职能部门协同管控的局面,按照“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扭转政府对城市安全风险管理单一治理、效率低下和成效不彰的窘境。

  4、大数据风险可视化平台

  确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推进城市风险评估常态化运行。对政府工作部门来讲,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或许不是最重要的,大数据分析评估结果的展示、风险可能性与等级研判、城市风险预防与管控措施以及反馈机制才是他们最关心的。利用大数据平台、移动互联网、物联网、GIS等技术,构建城市风险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动态呈现城市风险四色图、区域安全风险四色图、行业风险对比图,将城市风险评估动态运转,实现城市风险动态管控。通过构建城市风险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实现全员、全过程、全天候风险管控链和责任落实链,实现对城市风险实时动态全方位监控和预警,评估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损失幅度。政府通过城市风险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可全面的、直观的、有效的获取城市整体风险动态信息,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决策,以达到规避、预防、减少和转移城市风险的目的,让过去看不见、摸不着的安全风险变得看得见、管得住。

  结束语

  我国城市风险评估正处于探索阶段,大数据作为新一代的ICT技术,改变了风险信息的获取、集成、分析方式,进而推动了城市风险评估工作方式产生深刻变革。

  相应的,风险管理形态也发生了改变。依托大数据平台促使城市风险评估从传统的实地调研采集数据转变为风险数据信息智能化上报,从获取周期静态数据转变为实时获取动态大数据,从各部门单一管控风险转变为多元共治、协同管控,从繁冗厚重的评估报告书转变为风险可视化平台,从传统事后分析转变为大数据挖掘及事前与实时决策。

  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政府协同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城市风险评估与管控工作,能有效提升城市整体的风险管控能力,建立健全的长效运行机制。

标签:

责任编辑:bozhihua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