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运用推动公共安全不断升级

2017-10-10 10:21 来源:慧聪安防网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随着安防视频监控系统技术的进步和安防系统建设规模的增长,安防系统的发展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集成、大联网、高效数据分析和处理已经成为了安防行业的大趋势。视频图像以及行管数据信息的汇聚、整合和集成,逐步形成了海量数据中心,快速推动安防行业进入大数据时代。

  “雪亮工程”推动大数据采集力度

  根据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要求,我们发现,通常很多情况下,部分重要的警务数据采集质量仍不够理想。在数据处理分析时未能找到理想的信息。同时由于当前信息资源共享仍不同程度存在警种壁垒、行业壁垒、地区壁垒,影响了数据使用。同时数据标准也相当重要,各警种或部门对同一数据存在不同标准,由于数据结构类型各异,影响了警种间、部门间数据交互与业务协同,不利于数据综合应用。这就要求我们需要统筹规划,实现部门之间拥有相对基础的标准,同时不断完善软硬件设备,实现全面的更新,完善。

  继“天网工程”之后,去年中央部署了又一个公共视频监控系统———“雪亮工程”,它被纳入“十三五”时期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规划,旨在通过对视频资源的广泛聚合和深度应用,来增强预防和打击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这一投资千亿元的系统,作为“天网工程”的“升级版”,首要的突出特点是“全覆盖、无死角”。

  此前,“天网工程”的视频监控点主要集中在城区、主干道,不少城中村、城郊地带、县级以下的村镇还是“天网”的盲区。“雪亮工程”则是通过打通部门间的壁垒,连接近年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甚至是社区小区自主投建的视频监控,提高覆盖率;同时再通过升级改造、向城郊农村投建一批高清摄像头,扩大覆盖面,扫除“盲区”,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无死角”。

  大数据运用推动国内外缉捕合作

  据研究显示,在很多情况下,犯罪嫌疑人会通过假冒身份证等方式来掩饰自己的信息,增加了缉捕的难度。除此之外,经济犯罪在逃嫌疑人往往不会以暴力手段进行抗拒缉捕,其通常会以金钱收买等方式进行问题处理。像经济犯罪这类案件,应该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加强对飞机、出租车等的查控。这就为侦查的方向做出了指引,可以对交通工具或是通讯工具的查询进行缉捕线索的查询。

  随着发展全球化,我们应该认识到缉捕的过程需要国际上的广泛合作。通常情况,有许多产生社会危害性较为严重的犯罪嫌疑人往往卷钱而逃,逃到国外,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国际间的合作,开展专项活动,同时,通过合作建立境外犯罪分子追逃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有效渠道,包括引渡、国际刑事协助、与有关国家的双边警务合作等。

  大数据自动识别预警构建智能化安全防卫圈

  东湖绿道创新性部署海康威视人脸大数据系统,实现身份确认、以脸搜脸、轨迹分析、实时预警等人脸智能化应用。不久前,分局指挥中心收到实时预警,人脸识别系统比对出一组全国在逃人员图片,相似度高达97。44%。

  警方立即调取嫌疑人图片,并使用人脸识别系统生成嫌疑人的行动轨迹,分析犯罪嫌疑人落脚点,紧急安排出警拦截。半个小时,警方便成功抓获嫌疑人。经审讯,嫌疑人最终承认犯罪事实,案件成功侦破。

  在视频人工智能时代,基于深度学习的海康威视人脸大数据系统,实现人脸抓拍、动态比对,智能化预警及轨迹分析,成功助力案件侦破,是新时代背景下向大数据要警力,向大数据要战力的成功体现。

  同时东湖分局部署了包含视频结构化云分析系统的多维大数据应用系统,实现全空间、全天候、立体化的“人、车、移动终端”多维数据信息采集,结合中心平台开展多维大数据深度智能应用,全面助力东湖绿道安防升级,构筑起东湖绿道的智能化安全防卫圈,提升东湖绿道安防等级,保障绿道游客人身安全。

  结语: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城市公共安全,促进了平安城市建设,但大数据的发展在公安事业的运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瑕疵有待完善。随着问题的不断提出,将会更好地发挥出大数据处理技术的作用。

标签:

投稿人:zhangxiuqin
在线客服